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水步镇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放弃

您现在的位置 :
发布机构: 水步镇人民政府 生成日期: 2024-12-06 11:29:19
【水步】江门台山:旧日华侨老建筑 重饰朱颜焕新生

  行走在江门台山的侨村,不经意间路过的百年建筑,可能是一座特色民宿、一座艺术部落、一所民间博物馆。

  记者近日前往台山采访时了解到,作为“中国第一侨乡”的台山,拥有着上万座风格迥异的侨建筑。这些隐匿于村落古巷之中的“蒙尘”明珠,借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的“东风”,正陆续被改造为特色民宿、咖啡厅等,成为推动当地农光大雅舍粤书吧 受访者供图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平台。

稻田边上 老侨校变民宿

  江门市民刘小姐最近在视频平台上看到旅游博主的推介,对禾与荷精品民宿产生了兴趣,于是特意选了周末前往体验。这座坐落于台山市水步镇冈宁村的精品民宿,彻底刷新了刘小姐的“想象”:“没想到可以闻着稻香喝咖啡!古人所说的‘归田园居’,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禾与荷精品民宿.jpg

禾与荷精品民宿 受访者供图

  民宿负责人陈伟奇介绍,禾与荷精品民宿的前身是建于清朝的叶氏祠堂,在光绪年间(1888年前后)成为乡塾书院;1930年,在海外华侨和当地乡亲的共同支持下,书院又进一步发展为新式学校——“光华学校”。这座建筑见证了百年侨乡的教书育人历史。然而,在2006年之后,该建筑一度被闲置,其间曾被租作仓库和小作坊,导致原本古朴典雅、充满“侨”味的建筑积满了层层泥垢。

  2019年,陈奇伟受邀来到冈宁村,一眼便看中了这座老屋:“看到学校的牌匾,还是一位历史名人题字,感觉肯定有很多故事。”在听取村干部对学校历史的介绍后,他望着斑驳的房子和周围翻滚的稻浪,心中已暗暗作出决定。随后经过近3年的精心整修,禾与荷精品民宿开门迎客。

  校舍变身客房,操场化身户外咖啡馆,小礼堂则成为公共图书馆。老旧侨校焕发新光芒。自2023年7月试运营以来,禾与荷精品民宿迎来全国各地游客。特别是在水步传统文化旅游嘉年华举办期间,禾与荷精品民宿人气爆棚,每日接待的游客数量接近500人次。

拭去尘埃 “明珠”重现光彩

  台山素有“中国第一侨乡”美誉。据不完全统计,台山现存10000多幢碉楼、洋楼等近代华侨建筑。这些建筑多由华侨家族独自出资或集资建设,承载着海外华侨建设家乡、培育英才、造福桑梓的朴素梦想。

  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建筑大都处于闲置、荒废状态,年久失修,存在坍塌隐患,且周边环境较差。有的被用作堆放农具和杂物,有的被租为小作坊,可谓“明珠蒙尘”。目睹这一现状,当年曾出资建设这些建筑的华侨家族后人心中五味杂陈。《台山华侨建筑》一书作者谭楚明指出,台山华侨建筑是难能可贵的华侨文化瑰宝,这些建筑理应得到妥善保护与利用:“侨建筑是华侨华人乡愁的‘载体’,唯有保护好这个‘载体’,才能让‘乡愁’得以延续和传承。”

活化保育前的台城西南楼1.jpg活化保育前的台城西南楼2.jpg

活化保育前的台城西南楼 通讯员供图

活化保育后的台城西南楼1.jpg活化保育后的台城西南楼2.jpg

活化保育后的台城西南楼 通讯员供图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台山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思索如何活化与保育侨建筑。水步镇党委委员黄阜康介绍,镇村两级已对侨建筑进行了全面摸底清查。对于租期即将到期的建筑,不再续租,进行活化保育;对于仍在租期内的建筑,则积极与租户沟通协商,并协助其寻找新的经营地点,以便腾空建筑,为后续的活化保育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当地还积极与建筑所属的华侨家族后人以及有意参与开发的社会各界力量进行沟通协调,共同为侨建筑的活化保育工作出谋划策。

  目前,台山侨建筑的活化保育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台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胡凯介绍,对侨建筑的保育主要采取四种做法:整体征收改建;由政府进行购买;协调产权人或委托管理人实行委托管理;司法认定等。目前,台山已有近30处侨建筑得到活化保育,重新焕发了风采。

过去到现在 华侨不缺席

  值得一提的是,台山各级党委、政府积极邀请海内外侨胞乡亲回台山考察交流、投资兴业,鼓励其投身镇村建设,活化侨建筑、带动乡村经济。与侨建筑关系密不可分的台山华侨群体,也逐渐成为保育活化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主体力量。

翘庐原貌.jpg

翘庐原貌 受访者供图

朱氏家族同意以委托方式对“翘庐”进行保育活化.jpg

朱氏家族同意以委托方式对“翘庐”进行保育活化

  日前,祖籍台山市台城街道泡步村官步里的华侨家族朱氏家族50多名后人齐聚故里,共同庆祝祖屋以“翘庐1922”民宿的身份重获新生。记者获悉,“翘庐1922”民宿的前身“翘庐”为旅缅台山乡亲、著名华裔建筑设计师朱锦翘家族所拥有。在当地的积极协调与推动下,朱氏家族后人同意以委托方式对“翘庐”进行保育活化,还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老照片和历史资料,以供活化保育时参考、借鉴。

望岗碉楼民宿.jpg

望岗碉楼民宿 受访者供图

  在四九镇,祖籍上南望岗村的华侨家族主动与民宿经营者赵慧湘取得了联系,不仅同意她利用家族所有的碉楼经营望岗碉楼民宿,还积极提出宝贵建议。望岗碉楼民宿成为江门地区第一家碉楼民宿。赵慧湘说:“在华侨家族的建议下,我们在民宿的外立面上增加了一块讲述家族历史的碑文。这样一来,民宿背后的历史脉络一下子变得清晰明了。”

  余立一是澳门籍台山乡亲,目前正着手将端芬海口埠的东陵学校改造为华侨文化研学中心。余立一表示,乘着“大桥经济”东风,东陵学校将被重塑为一个集华侨文化交流、学术研讨、教育培训及特色零售于一体的大湾区游客畅玩侨乡文化首站。余立一期盼,能有更多华侨同胞加入侨建筑的保育工作中来,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侨房侨产是海外华侨华人看得见的“乡愁”,是滋养家国情怀的“根”与“魂”。随着侨建筑的活化,远方的华侨回乡的次数也明显增多。禾与荷精品民宿吸引了马来西亚叶氏华侨回国参观;台城华侨村落“十八踏”文旅项目开发期间,旅美乡亲、著名画家刘达滚等海外业主组成委员会,与运营方协调处理相关事务。赵慧湘向记者透露:“华侨们表示,他们并不在乎祖屋能带来多少经济收益,更看重的是家族历史能够被铭记,与故乡的情感纽带能够延续。”

描绘农文旅融合“故园新景”

  目前,台山市已成功打造“翘庐”“四九望岗”“光大学校”“侨创中心”西南楼、浮月村、桂水村、“十八踏”等侨建筑活化保育典型案例。记者观察到,这些侨建筑重新焕发光彩时,当地政府部门积极推动其融入当地,带动周边村落“活”起来。

由旧侨村改造的“十八踏”文旅项目.jpg

由旧侨村改造的“十八踏”文旅项目 陈方欢摄

  在台城街道桂水村,四季花海串联古朴侨建筑,以业态经济赋能连片塑造农文旅观光经济带。国庆与重阳节期间举办“台山制造”草坪音乐节、桂水文化灯光美食嘉年华、秋趣捕捉计划等多场活动,吸引超10万名游客前来打卡。

桂水村在国庆与重阳节期间举办“台山制造”草坪音乐节.jpg

桂水村在国庆与重阳节期间举办“台山制造”草坪音乐节 受访者供图

光大雅舍粤书吧.jpg

光大雅舍粤书吧 受访者供图

  在活化后的“光大学校”内,藏着台山市首个“粤书吧”——光大雅舍粤书吧,这里藏书量高达2500册,并配备了报刊借阅机,已然成为村民、孩子以及游客们共享的公共文化阅读空间。类似的粤书吧不胜枚举,如侨创中心粤书吧、草坪里粤书吧、大塘艺术驿站粤书吧、桂水村粤书吧等。这些粤书吧依托侨建筑而设,不仅保留侨乡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为侨建筑注入新活力。

李柏达在碉楼内介绍其收藏的银信实物.jpg

李柏达在碉楼内介绍其收藏的银信实物 受访者供图

  在台山市四九镇五四儒笏村,华侨后人李柏达自费修复、加固祖辈遗留下的三益碉楼与三兄碉楼,并在楼内精心布置了银信展览,展出他多年来搜集的银信等实物。这两座百年碉楼成为侨文化“活化石”,吸引众多高校前来设立研究基地。

  同样在四九镇,江门艺术家吴锐鸿利用南村村闲置侨校打造南村艺术部落。近年来,南村艺术部落吸引众多艺术家进驻。他们游走于四九镇,汲取创作的灵感。四九镇政府抓住机遇,举办四九艺术嘉年华、送画入乡村等一系列活动。不久前,星海音乐学院“双百行动”岭南音乐“传薪”乡村文创工作室在南村艺术部落揭牌。四九镇这个著名音乐家李凌的故乡,因南村艺术部落而增添几分“文”气。

南村艺术部落内举办岭南音乐“传薪”乡村文创工作室揭幕仪式.jpg

南村艺术部落内举办岭南音乐“传薪”乡村文创工作室揭幕仪式 受访者供图

  座座侨建筑,宛如时间的凝结,不仅联结着过去与未来,更牢牢守住了“侨”的根脉。这些侨建筑历经风雨洗礼后实现了“华丽转身”,为当地开拓了旅游发展的新前景。而这一系列变化,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台山籍乡亲及其后裔重返故里,探寻先祖足迹,关注乃至投身家乡创新创业发展。

  与此同时,台山市依托侨建筑的保育活化,积极推动乡村民宿产业向品牌化、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截至2024年11月,台山市已登记备案的民宿经营主体总数达到64家,约占江门市登记备案总量的45%。其中侨建筑活化改造而成的望岗、玄潭、侨居和四九书院等4间民宿更是荣获了广东省乡村民宿示范点的称号。

  随着侨建筑的“活化”利用,侨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故园新景,愈看愈美。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暨建筑系教授谭金花认为,侨建筑的活化保育不仅在于保存建筑本身,还要保存社区营造和地方精神;可以通过多元合作与“社会企业”的管理模式,整合多方力量,让村民与各方参与者一起参与侨建筑保育活化和遗产理念教育活动,给村民带来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断增强社区凝聚力和活力。


文| 记者  陈卓栋  通讯员  梁园园

来源:羊城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24538邮件:ts686@126.com

工作动态 - 台山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