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赤溪镇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放弃

您现在的位置 :
发布机构: 赤溪镇人民政府 生成日期: 2007-12-29 08:45:40
红色7月,走进护岭

      江门日报讯,位于赤溪镇的护岭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名噪一时,被树为全省农业学大寨先进典型。在全国掀起学习毛泽东著作的高潮时,不少党员、干部排队徒步前往护岭“取经”。如今的护岭,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发展经济,村民直奔小康大道……
文/图    本报记者  谢小敏


护岭村的新门楼



屋檐上的五角星是护岭红色时代的见证



阳台上的大喇叭,依稀流淌着昔日的红色歌曲




村民们还喜欢将毛主席像贴在新居门上方



原护岭生产大队的办公旧址如今已成为民居

      护岭——台山市赤溪镇的一个村委会,位于赤溪半岛沿海边陲,背靠屈头山,面临黄茅海,有耕地1300亩,咸围700亩,222户人家,村民亦渔亦农。据传,护岭当年是荒凉的海滩,300多年前,外地人陆续迁徙而来形成村。护岭姓氏有20多个,其中以杨姓、吴姓人数最多。

  在那个火红的年代,护岭一直是台山农业学大寨的一面旗帜,一个典型,甚至成为当时台山全县、佛山地区和全省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在学“毛著”(毛泽东著作)高潮中,护岭大队则是红色海洋中一朵激越的浪花,不少党员、干部排队徒步前来护岭“取经”。如今的护岭,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涌动下,村党支部带领村民直奔小康大道,全村年集体收入已超过20万元……

  红色7月,记者走进护岭,翻开那段近乎被遗忘的红色历史,探究其如今的发展思路。

历史:台山的“圣地”

  从上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护岭一直是台山“农业学大寨”的一面旗帜,一个典型。从1962年起,护岭党支部带领社员艰苦奋斗,利用人海战术搞农田基本建设,平高填低,搞机耕路,将弯弯曲曲的河道拉直,加高加固河堤,还将500多亩单造田改为双造高产稳产田,成为了当时台山全县、佛山地区以及全省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

      此外,当时的护岭还搞多种经营,利用山岗地开荒种果,大队和四个生产队都有果场。在海边种水草,一年割两造水草,增加收入。大队还养母鹅、母鸭近3000只,组织社员钓鱼、捉虾,除了卖钱,还分给社员改善生活。护岭人勤劳出了名,他们“两头6点半,晚上加一班”(早上6点半开工,晚上6点半收工,夜晚还加一班)。从1967年起,护岭连续8年每人每年向国家提供粮食340多公斤,鸭蛋75公斤。

  护岭收入高,分配好,令好多人羡慕。别的地方一毛几分一个整工,护岭1元多一个整工;别处每人每月只有三四十斤粮,护岭每人每月却有50多斤粮。当时公社干部每月收入仅20多元,护岭社员收入比公社干部还高很多,当年就有一个公社副书记跑回护岭当农民。之前,护岭几乎都是泥砖屋,偶尔有间夯墙屋算是最好的了。上世纪60年代中期,护岭全面实行房屋大改革,泥砖屋全部转为石屋,农民建屋也不用自己动手,大队有建筑队专门负责给社员建屋,泥水工去大队取工分,一个工1.7元。

  护岭作为农业学大寨的一面旗帜,不但在台山顶呱呱,还名扬当年的整个佛山地区,成为农业学大寨的典范。每天,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1965年,全国掀起学“毛著”(毛泽东著作)高潮,全国人民《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当年的护岭大队的房屋墙壁上、厕所边,写满大大的“忠”字。农民兄弟都挎一个包,里面装着“红宝书”,有些农民兄弟虽然不识字,“老三篇”却可以倒背如流,忠字舞跳得有板有眼。那个年代,护岭是台山的“圣地”。

  护岭的社员来自四面八方,在旧社会受苦受难,通过忆苦思甜,激发出他们对新社会、对毛主席一种朴素的特别的热爱。每天晚上,大队部灯火通明,传出阵阵朗读声——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社员最少也能背三四十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更是背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学得好背得多的,受表扬受奖励,帽子、水壶上均刻着“学毛著积极分子”,感觉无上光荣。

  当时,不少地方“平均主义”严重,做工勤懒一个样,而护岭则推行民主评议工分,成效明显。评分每月进行一次,要评两三夜:首先要看语录背的熟不熟,再看劳动和平时的表现;先自评,再由大家评,然后生产队评。民主评议分工触及思想灵魂,打破情面,互相批评,查摆缺点,两公婆、两父子照样提意见。人爱面,树要皮,个个争先进,没人甘愿落后。全县(当时为台山县)好多公社领导和大队干部都到护岭“取经”。


现状:力争走在时代潮头

  7月3日,记者走进如今的护岭村,阔气的护岭新门楼前,村民们正在翻晒着刚刚从田里收割的稻子。在护岭村内,记者已经很难找到当年的红色浪潮留下的痕迹,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病、计划生育等宣传标语已经取代了昔日的“忠”字和各类红色标语。

  走在村内,两三层的小洋楼比比皆是,琉璃瓦屋顶在阳光下熠熠闪光。护岭村委会副主任钟云青告诉记者,目前全村近8成村民盖起了新房,护岭没有一个华侨,护岭的每一栋楼花的每一分钱都是村民们靠自己的双手赚回来的,“不过,这些新楼也都是这两年才建起来的,因为上世纪后20年,护岭曾经从当初的辉煌顶峰滑落下来。”

  原来,1979年改革开放大潮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席卷全国时,面对新形势,护岭人的思想却一时转不过弯。他们怀念过去火红的岁月、热闹的日子,全国各处都在搞包产到户,他们却仍在抱残守旧,集体出勤,评工记分,直到1983年坚持不下去了才实行分田到户。由于动作慢了,机遇失了,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收入不高。1994-1996年,村委会干部连续3年领不到工资,连办公费用也无法支出。2002年,护岭村成为了广东省委组织部的扶贫点。

  “是省委组织部和各级政府救了我们护岭!”钟云青表示,正是借助省委组织部及江门、台山各级部门资助的50多万元扶贫金,村委会用了其中的33万将村里原来卖出的90亩咸围买了回来,再租赁给各承包户。如今,仅咸围出租一项每年就给村委会带来6万多元收入。同时,村委会用其余的20万元在村里新建了200多平方米的商铺出租,每年也有一笔可观的收入。目前,护岭村通过鱼塘养殖、果山出租、市场经营、铺位出租、咸围养殖等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200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13.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为3180元/年。由于村里实行每年1月份收取各项出租费用,今年1月收费显示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20万/年,超过了原计划的18万/年。记者在该村委会办公室的农村经济发展目标栏上看到,2010年该村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为39万元。

  收入高了,村委会不忘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建门楼,建灯光篮球场,改造自来水等。“我们计划投入30万元在村里修建一个护岭公园,充分利用村里的几棵百年榕树,让村民们在闲暇之余有地方休憩、散步,让他们也逐步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同时,村党支部也积极抓好党建工作。全体党员每月至少要开3次座谈会,讨论村里的一些事务。村党支部每年积极发展1-2名年轻党员,还组织全体党员到北京、桂林、海南等地学习。护岭村被评为2004年江门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护岭村党支部也于今年被江门市、台山市分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永远力争走在时代潮头,已成为护岭人奋斗的目标。    

相关链接

  大寨是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的一个大队,原本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合作化后,社员们开山凿坡,修造梯田,使粮食亩产增长了7倍。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记者的通讯《大寨之路》,介绍了他们的先进事迹,《人民日报》还发表社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农业战线学习大寨人的革命精神。同年8月,毛主席也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此后,全国农村兴起“农业学大寨”运动,大寨成为我国农业战线的光辉榜样。“农业学大寨”的口号一直流传到上世纪70年代末,其中也被极“左”思潮利用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24538邮件:ts686@126.com

历史文化 - 台山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