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赤溪镇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放弃

您现在的位置 :
发布机构: 赤溪镇人民政府 生成日期: 2008-07-02 08:21:25
赤溪曹峰山记

    位于我市东南部的赤溪半岛,东面与珠海隔海相望,南面是浩瀚的南海,西面濒临广海湾,是客家人聚居之地,因土客械斗,清朝中期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设赤溪县管治。赤溪风光秀丽,旧时就有著名的八景:“曹峰耸翠、龙潭沸墨、西屏暮雨、铜鼓涛声、瀛海朝曦、员山眺望、南谷归樵、石涧观鱼”。随着广海湾的大开发,赤溪又有新景点涌现,如:亚洲最大的铜鼓火力发电厂、鱼塘港深水码头,黑沙湾海浴场、海角城度假村等,吸引着不少游人前来观光游览。
  作为赤溪八景之首的“曹峰耸翠”———曹峰山,纵横整个半岛,是赤溪的象征。因与北面的“北峰山”南北对峙,也称作“南峰山”。曹峰山中有一座名曰“曹峰尖”的山峰,海拔687米,因远视如毛笔尖而得名。曹峰山一带是客家人最早在赤溪定居的地方。因曹峰山下有曹冲河,旧时赤溪的客家人也称之为曹冲人。曹峰山山清水秀,山中还有不少风景名胜。
  曹峰山下的客家人两百多年前才从外地迁来此处定居。由于山高林密,人迹罕至,曹峰山群山苍翠,古木参天,郁郁葱葱,溪流处处,四季如春,自然生态保存完好,故名为“曹峰耸翠”。站在山上,放眼四望,只见有高耸入云的山峰,有连绵起伏的山岭,还有水流湍急的峡谷。可贵的是古老的曹峰山至今仍被绿色笼罩,林海茫茫,满山碧绿。尤其是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杂。无论你走到哪里,到处都长满了密密麻麻的植物,散发着阵阵浓密的清香,从前伐薪烧炭的炭窑仍可见到。山上长满了平时难得一见的草木,高高的、向下开放的吊钟花、红花荷、颜色鲜艳的满山红(杜鹃花),雪白的山茶花,青翠的篱竹、蕨类、藤蔓类、棕榈类植物以及种类繁多的中草药,形成了百花争艳,万叶争翠,蜂蝶戏翔的色彩斑斓图画。
  龙潭瀑布也是赤溪八景之一,距离赤溪圩约十公里,坐落在曹峰山下。从赤溪圩向南行,从山脚的龙潭水电站出发,翻越一个山坳,顿感凉风习习,豁然开阔,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由远山连绵蜿蜒而来的银带似的山溪--曹冲河,溪中流水潺潺,清澈见底,为这秀丽挺拔的青山增添了灵秀之气。溪中遍布着被水流冲刷得干净而圆滑的大小石头,奇形异状,错落有致。路宛转石间,只能踏着石头,腾挪跳跃,溯溪而上。历一个多小时路程,才来到龙潭瀑布。只见一条宽约两米的瀑布从数十米高的墨绿色峭壁奔流而下,直泻龙潭。瀑布冲击深潭,响声如雷,跳珠溅玉,深色的潭水翻滚,如同墨汁煮沸,这就是人称“龙潭沸墨”的地方。因瀑布落差达到60多米,被认为在广东并不多见。瀑布两旁峭壁陡立,林木苍翠,流水清澈,凉气袭人。龙潭周围及溪中石头上,还有清代文人墨客雕刻的“观瀑亭”“天然图画”、“昭灵潭”、“龙潭精舍”、“锁链桥”等石刻,依稀可辨,为瀑布添上人文色彩。更为有趣的是“石涧观鱼”一景,因溪水清澈,水中游动的小鱼儿历历在目,徘徊溪边如此恬静的清景中而观之,确也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在苍茫的曹峰山中,还隐藏着鲜为人知的明朝一品官、兵部尚书叶梦熊母亲余氏之墓。这就是被当地人称为“一品山”的古墓。从山脚下觅路,穿山越岭,手足并用攀爬两个多小时,始能到达“一品山”。“一品山”墓中碑石如洗,中行书:圣旨 明诰封正一品光禄大夫讳春芳叶太君淑配余太夫人之墓,右边书嘉靖壬寅年吉旦立,钦差大臣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两广总督戴燿。左边书奉祀男经略大臣太子太保兵部工部尚书梦熊、主簿梦麟、知县梦奎、教授梦阳,邑庠梦桂,道光丁未年吉旦重修等。此墓背靠海拔六百多米的曹峰尖,前面远眺大海,视野开阔。周围层峦叠嶂,重重围绕如聚,草木青翠,藏风聚气,得天独厚。
  观此名墓,觉得奇特之处有三。一是山岭上大风呼呼,但墓中子孙堂处却风平浪静,香烛燃起之青烟兀自袅袅而上。墓后近年建有新墓,主人因山风太大而至今不敢安金。二是据史料记载:叶梦熊是明代惠州著名的三尚书之一。万历年间曾带兵平定宁夏叛乱,勒石贺兰山,被视为民族英雄,其事绩被载入明史。按理叶是明代归善(今属惠州)人。惠州与赤溪相隔数百里,当时交通不便,叶家为何不顾路途遥远,将先人遗骨葬在远离家乡的曹峰山上。而当时的曹峰山谷深山高,森林荗密,野兽毒蛇横行,叶家又如何于高山密林中觅得此奇穴。据考,赤溪客家多由清朝中期的粤东地区迁徙而来,或许叶家之墓多少与此段史实有些渊源。三是据向导介绍,“一品山”九十年代曾遭人盗墓。十多年来每逢重阳节期间不少当地人前来登高祈福上香扫墓,而却从未见叶氏后人来此拜谒护墓,叶氏后人亦可能已不知道有此墓矣。
  客家之谓,饱含背井离乡、寄人篱下之意,然赤溪半岛、曹峰山下,虽非名山大川,却合智山仁水之局,加至沃土良田,足佑客家人在此开支延族。人生世事总如此,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曹峰山确是一难得的好去处。在这里,你既可以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大气,还可以找到“暂过山寺逢客话,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情趣,令人流连忘返。可惜好山好水而少人至,故以记之。(谭楚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24538邮件:ts686@126.com

历史文化 - 台山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