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 :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 2011-02-25 02:04:34
  • 来源: 本网
  • 发布机构:台山政府网
  • 【字体: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2月23日在台山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台山市市长 谢伯欣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五年。在上级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努力调结构、促转变、惠民生,有效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较好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和2010年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五年来,狠抓发展第一要务,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着力化解各种困难和问题,努力为发展谋划新路子和增添新动力,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实力持续增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五年实现翻一番。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29.97亿元,比上年增长14.1%,五年年均增长16.1%;人均生产总值2.33万元,年均增长16.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61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年均增长2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0.45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年均增长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0.14亿元,比上年增长38.3%,年均增长26.6%,五年累计达48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22亿元,比上年增长17%,年均增长16.3%。外贸进出口总额14.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年均增长6.5%。实际利用外资总额1.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年均增长12.3%。全市镇级财政总收入6.72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年均增长24.4%。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发展,清洁能源(核电)装备产业园成功落户我市;香港惰性拆建物料处置工程获批由试点处置转为常态处置,并已填出陆域面积4120亩;我市成为全国第一个“点对多点”直购电试点地区,并被中国能源协会授予“中国电能源产业基地”荣誉称号。大力引进重大工程项目并全力抓好建设,台山核电一期正加紧推进,上川风电一、二期已投产,国华台电二期6号机组和下川风电正在试运行;引进投资总额达50亿元的富华重工制造等一批大项目。努力化解资金、土地和环保等要素制约,2010年新增贷款授信额度9.95亿元,新增到账资金2.18亿元;实施“三旧”改造项目5个,开发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1.5万亩;广海、斗山、海宴三个中心镇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成效明显。
    五年来,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初步形成电能源、汽车零部件和金属制品等三大支柱产业,纺织服装、电气机械及器材和家具木业等传统产业不断优化发展。产值超亿元企业由2005年的21家增至33家,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4.2%。五年新增11家市(地)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16种高新技术产品和1445件专利、获19 项市(地)级以上科学技术奖、新增11个省级以上名标名品。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74.46亿元,比上年增长22%。五年累计落实各级涉农补贴共5.86亿元,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持续发展。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1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和现代标准农田10万亩,全市水稻生产机耕率和机收率均达96%。黑皮冬瓜、“珍香”优质稻米、鳗鱼等特色农产品种养规模、效益和知名度不断扩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分别增至11家和25个。以“海岛、温泉、漂流、侨乡”为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越来越旺,2010年接待游客4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年均增长20%;旅游收入达22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年均增长21%。川岛旅游度假区和富都温泉度假村被评为4A级旅游景区。2010年商品房总销售面积达125.9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3%,五年累计达398.24万平方米,是“十五”期间的2倍。商贸流通、金融保险和餐饮娱乐等行业加快发展。
    ——城乡协调发展步伐加快。
    五年来,坚持做到统筹兼顾,完善功能,彰显特色,城乡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十一五”期间,全市投入交通、水利、电力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共22.94亿元。完成省道高铜线台城至斗山段、大江至水步段和麻阳线金星至都斛圩段、海宴至横山段以及腰那线北陡段及其延长线那琴至平堤段等改造工程,全市实现公路通车里程达2746公里。镇通行政村公路硬底化率达100%,完成老区公路建设183公里;制订通自然村公路硬底化建设方案,通200人口以上自然村村道硬底化工程全面铺开。境内共15.4公里长的绿道全线贯通。完成4宗中型水库、55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99宗省人大机电排灌站改造议案工程及39.86公里海堤加固工程,出台台城河、潭江干堤和烽火角等三大水系整治方案。完成110千伏及以上主网工程10项。川岛联网供电工程海川线成功实现带电运行,川岛用电真正实现与大陆同网同价。全市建立18个信息化体验站,“村务通”实现全覆盖。台城城区建设有关规划修编已完成,城区陈宜禧路一期和二期AB标段、东昌路、凤凰大道一期已建成通车,台城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截污管网台城河北岸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北峰山饮用水源联库专管供水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台城新城区9000多亩政府储备土地已基本完成征地工作,北新区石花北路和南区七条主干道已动工建设。旧城区13个主要水浸黑点渠道整治和城郊结合部等系列改造工程全部完成,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持续推进,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已完成4个镇总体规划修编和139条行政村村庄整治规划,111条行政村正开展“五改”工作。农村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双到”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共落实帮扶资金1118万元,启动帮扶项目7个,“致富楼”扶贫项目即将动工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工作顺利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基本完成。
    ——和谐台山建设扎实推进。
    五年来,更加注重做好民生和社会工作,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持和谐稳定。2010年全市城镇在岗职工年人平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8832元和7341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7.8%和8.2 %,五年年均分别增长11.7%和6.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46.59亿元,比“十五”期末增加114.78亿元。2010年市财政用于各项民生支出的金额达8.38亿元,比上年增长27.2%,五年累计投入31亿元,年均增长21.2%。五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1万个,安置城镇人员就业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09%;免费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4.2万人,转移就业3.4万人。全市社会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6%。加大社会困难群体救助力度,五年累计用于城乡低保和五保对象救助的资金为6666.8万元,实现应保尽保。建成廉租房57套和经济适用房24套。先后举办“百年陈宜禧”、“出彩台山”等活动和论坛,推动形成“自立自强、开拓开放、爱国爱乡”的台山人精神。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落实教师福利待遇“两相当”,稳妥解决代课教师问题,全市有11个镇(街、场)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的督导验收。我市蝉联四年评选一次的“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台山广东音乐和斗山浮石飘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台城和斗山分别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音乐之乡和飘色之乡。台山排球运动学校被授予“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培训基地”称号。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人均达15元,6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及开展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零差率销售,农村卫生站覆盖率达100%。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01‰。外事、侨务、台务工作不断加强。社会福利、优抚安置、老区、妇女儿童与老年人、残疾人和红十字等事业加快发展。统计、物价、邮政、电信、武装、双拥、民族、宗教、口岸、人防、档案、方志、保密、气象等事业取得新进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进一步提升。高度重视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全面建成市、镇(街)、村三级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严密防范和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加强社会治安专项治理,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明显提高。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和产品质量监管逐步加强。
    ——政府服务水平和执行力显著提升。
    五年来,致力增强科学决策和民主执政能力,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切实提高行政服务质量和效率,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五年共办理各级人大代表建议461件和政协提案529件。密切与各民主党派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联系,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政务、厂务和村务公开工作取得新成果。健全村民居民自治制度,基层民主活力不断增强。大力推进行政体制和审批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取消行政审批事项35项,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2项。加强财政体制改革,全市127个单位已编制预算,68个单位已实施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实施新一轮镇级财政管理体制。制订实施公有资产处置管理、市属公有企业重大事项审核备案、土地储备出让及收支管理工作规程、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基本建设项目财政性资金支付管理、政府投资项目融资资金管理等制度和办法,进一步规范公有资产和政府项目运营和管理。推出《“一把手”面对面》、《民意直通车》、《行风监督岗》、《百峰山下》等电视电台节目,引导形成正确舆论氛围和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首办(首问)责任、明查暗访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大督办事项落实力度,政府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审计、监察和反腐倡廉工作得到加强,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得到查处。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我市取得的每一个成就都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驻我市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人民警察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长期关心支持台山发展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十一五”时期所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发展质量和效益仍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还不够强,服务业占GDP比重偏低,镇级经济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民生问题还需进一步解决,社会仍存在不稳定因素;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与群众、企业和基层的期望仍存在差距。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深入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世界经济结构进入大调整阶段,全国和全省经济将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总体上有利于我市加快发展。珠三角一体化加速形成,港珠澳大桥、广东西部沿海铁路和中开高速公路等建设,使我市后发优势进一步凸显;历经多年发展积聚,特别是一批大项目的顺利推进,为我市经济结构优化和提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必须看到,我市也面临珠三角各地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周边兄弟市区超常规发展的新挑战,影响我市发展的矛盾仍有待解决。对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清醒头脑,抢抓机遇谋发展,开拓创新破难题,奋力开创我市科学发展新局面。
    根据中共台山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市政府组织编制了《台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以“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幸福台山”为核心,坚持大项目拉动、多元化发展的思路,以工业大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努力推动社会各项事业进步,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努力打造工业强市、文化大市、宜居城市、幸福侨乡。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力争全市GDP达467亿元,人均GDP达4.67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在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台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发展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持续提升。
    要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创造性地贯彻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珠三角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和江门市提出的沿富裕地区边、沿路边、沿海边的“三边”发展战略,初步建成电能源产业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和现代都市农业基地,规划建设临港精细化工基地。以广海湾地区被省定为精细化工基地为契机,以港口资源和广海湾工业园南区为依托,培育发展以精细化工为主的工业产业和港口物流、海洋渔业和滨海旅游业,壮大海洋经济规模;以新高铜线为主轴,以广海湾工业园北区为中心,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装备、汽车零部件、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推动金属制品、电子电器、家具木业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扶持发展广海大沙和海宴新财富两个环保工业集中区,发展环保产业和配套全市制造业发展。紧紧围绕品牌化、基地化和特色化,做强做优现代农业。壮大提升旅游业,加快发展物流、文化、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逐步提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坚持把大项目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骨干支撑,力促现有大项目加快建设和引进更多大项目。
    ——着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制定和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调整优化区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推进高铜线、麻阳线、稔广线等省道改造工程及有关县道建设和农村公路硬底化工程,协调推进广东西部沿海铁路台山段、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台山支线、新台高速公路南延线、中开高速公路台山段建设,力促广海湾5万吨通用码头及防波堤、航道工程上马建设和川岛深水港规划建设取得新进展,打造铁路、轻轨、公路、水运多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格局。突出推进以台城河、潭江干堤、烽火角等三大水系整治为重点的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加快电网和信息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台城城区规划建设,尤其要抓好新城区开发,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增强其龙头带动能力。围绕做强镇村经济、抓好镇村规划建设两大重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着力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发展就业、社保、医疗等各项事业,重点推进帮扶就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性住房建设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工作,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多渠道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加强文化大市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优先发展教育,实现教育强市,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升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弘扬台山人精神;注重发展体育和广播电视事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和推动低碳绿色发展。加强自主创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健全科技创新和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进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改革,尤其要创新政府管理、镇级发展、招商引资、公有资产管理、土地储备管理等体制机制,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狠抓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把好投资项目环保准入关,突出抓好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等环保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完善和强化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加强生态建设,尤其要抓好重点生态林业工程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让老百姓享受“青山绿水”。


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至关重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排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8%,城镇在岗职工年人平工资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
    为实现今年的预期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强化工业主导地位,推动经济超常规发展
    增强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支撑能力。着力抓好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促进工业经济壮大规模和优化升级。协调推进台山核电一期建设,力促国华台电二期6、7号机组尽快投产,争取年内下川风电并网运行、国电北陡风电动工建设及端芬、广海、汶村风电基本建成。在跟踪落实富华重工半挂牵引汽车制造等一批大项目的同时,吸引更多央企、省企和大型民企落户。争取上级更多关注和支持,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和优质企业,加快建设清洁能源(核电)装备产业园,谋划建设广海湾精细化工基地,加速催生清洁能源装备和精细化工产业。扶强富华重工制造等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条,集聚发展以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为主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发挥金桥铝型材、台城制药等重点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培育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增强产业园区承载能力。促进资金、用地、环保及招商力量等资源要素向重点园区倾斜,推动园区建设提速和上水平。突出抓好清洁能源(核电)装备产业园建设发展,强力推进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和招商工作,近期要完善一区路网、水电、通讯等设施,使之具备建厂条件,并要推动正在洽谈的一批项目尽快落户。广海湾工业园南区要完善相关规划和基础设施,继续协调做好香港惰性拆建物料处置工作,力争鱼塘港简易设施年内基本建成,尤其要在引进大项目方面取得突破。广海大沙环保工业集中区要注重引进制革清洁生产新技术和招引制革行业高端企业。海宴新财富环保工业集中区在加快土地平整及路网等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在招引项目上尽快见成效。
    增强招商引资能力。完善招商目标任务考核和奖励办法,提高招商单位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省分别在今年年初、年中、下半年组织的三场重大招商活动和江门市举办的相关招商活动,制订全年招商工作方案,增强参与上级招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台山市先进制造业投资项目优惠办法》和《台山清洁能源(核电)装备产业园投资项目暂行优惠办法》的效力,营造政策“洼地”效应。加强招商队伍建设,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项目的招商水平。注重大项目招商、产业链招商和园区招商,形成“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积极鼓励企业增资扩产。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高新技术产品5个。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组织实施合作项目10个,实施省和市(地)级科技计划项目15个。加强科技创新和科研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筹建国家机械装备检测重点实验室和台山市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金属制品、电子电器、纺织服装、家具木业等传统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鼓励企业争创国家和省名标名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全年专利申请量达320项。
    二、努力促进内外需协调拉动,催生更多经济增长点
    拓展国内外市场。继续落实好上级有关政策和我市的外贸扶持资金,推动企业持续扩大出口,尤其是积极扩大本地产品出口。巩固和深度开发美国、欧盟、香港等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拉美、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积极引导我市优势产业培育自主出口品牌,提升出口附加值。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协调解决企业通关、贸易摩擦等困难和问题。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山洽会”及“广货全国行”等活动,推动本地产品开拓国内市场。继续完善促进充分就业、工资正常增长等机制,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扩大住房、汽车、家电、信息等重点消费,发展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休闲旅游等新型消费。继续开展汽车摩托车、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活动,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扩大农村消费。加强商品价格监管,保持物价稳定。
    做强城市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强化城市运营理念,推进城市建设。加快台城南区和北新区相关道路和设施建设,催熟催旺政府储备土地,并加强和规范土地储备管理,调控土地供应,努力在土地资源收益方面有新亮点和大突破。提高城市公用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率,同时以出让经营权和使用权、出售冠名权等形式,有效盘活城市无形资产。加快发展旅游业,深入挖掘和高水平包装旅游资源,增强旅游资源开发吸引力。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旅游企业合作,吸引更多游客到我市旅游。设计不同主题的旅游线路,规划建设旅游商品销售市场,使我市旅游有看头、有玩头、有回头。通过提升景区景点档次和引进大资金、大项目,推动旅游业升级发展,争取把康桥温泉打造成4A级景区,跟踪落实好海龙湾游艇度假区项目。实施台城、各中心镇以及全市商业网点规划,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商业流通网络,促进商品在区域内便捷有序流通。结合我市交通一体化发展,重点谋划临铁路、临公路、临港口物流。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科技和信息服务、餐饮娱乐等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除继续发挥现有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作用外,还要出台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其中集中资源扶持一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民营中小企业。做到内外资、大小项目同等待遇,加大对民营项目建设和经营的帮扶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创建知名品牌。发展一批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持民营企业产品和服务进入政府采购目录。鼓励优质民营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并购和联合等方式做大做强,其中要力推台城制药有限公司于年内上市。
    三、持续推进环境建设,打造特色宜居城乡
    注重规划引导。编制好我市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等四类标准对区域进行划分并分类指导,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的区域开发格局。抓紧编制台山城区综合交通专项规划、广东西部沿海铁路站点周边区域及“三旧”改造重点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展川岛、深井、端芬等3个镇总体规划和水步、大江、四九等3个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继续做好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对有关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进行深化完善,提高规划水平。全面修订和实施有关办法和细则,规范规划审批和管理行为。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开工建设省道高铜线大江水潮南至大江公园段、麻阳线广海至海宴段和县道斗海线、都赤线及下川独湾至南澳公路;完成农村公路硬底化86公里;争取新台高速公路南延线年内动工;争取完成省道稔广线白沙武溪至三合温泉段、广海湾5万吨通用码头及其防波堤、航道建设前期工作,协助推进广东西部沿海铁路台山段和中开高速公路台山段建设前期工作。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方面,稳步推进台城河、潭江干堤、烽火角等三大水系整治,年内完成台城河约6.65公里清淤工程,完成低矮堤防7.45公里培厚加固工程的40%;完成潭江干堤大江险段修复工程及4.16公里白沙河段达标加固工程的40%;完成斗山河斗山圩桥至河口5公里和端芬河端芬新桥至河口6公里河道清障,及端芬新桥至河口右岸5.01公里河段堤防加固工程的40%。完成双洲、扑手、公角、石阁等4宗中型水闸的重(新)建工程的90%和20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电力和信息化设施建设方面,开工建设110千伏广海、汶村、端芬风电场接入系统工程和福田站主变扩建工程,力争今年上半年完成国华台电6、7号机组输出线路工程;以“光纤到户”为重点发展“物联网”,加快推进电信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
    加强台城建设和管理。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完成陈宜禧路CD标段路基工程和台城至广海台城平交路口改造工程,力争完成台城至三八台城平交路口路基及排水工程;上半年基本完成台城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力争完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污水处理站和填埋区土建工程。年内投入近4000万元维修改造和新建城区公共设施,投入1000多万元提升城区园林绿化水平和扩大绿化面积。强力推进南区和北新区开发建设,南区基础设施总体项目排洪渠建设工程要于今年5月底前完成,凤凰大道沙岗湖路至碧桂园段要于今年6月底前建成通车,要完成凤凰大道东段和公园路全线以及南安路、华侨路路基桥涵建设工程的50%,启动东安路、台府路和南盛路路基桥涵建设工程;争取年内基本建成北新区石花北路主体工程。在完善和增加公共设施的同时,积极引导高级酒店、高档商住楼盘、商业中心落户新城区,推动其尽快做大做旺。实行城市管理一体化,重点抓好人工湖、台西路步行街、石花文化广场、石花山风景区的管理和整治工作。
    强化环境保护和资源集约利用。严格执行节能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促进节能工程建设,推广节能技术产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执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前置审核制度,推进环保处理设施建设,其中要确保大江镇污水处理厂年内建成。抓好全市饮用水源保护和城市内河涌水环境综合整治,控制城市噪声污染。提高项目环保准入门槛。构建环境检测预警和执法监督体系,严肃查处环境污染事故。实施“青山绿水”工程,尤其抓好水源涵养林、生态公益林、红树林等重点生态工程,维护生态优势和生态安全。注重保护海洋生态,规范海域生态管理。盘活存量土地和清理闲置土地,合理利用用地指标,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加大“三旧”改造力度,全面推进5个改造项目土建工程建设,争取新增3个项目动工。
    四、大力发展农村农业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促进镇村经济发展。今年市财政一般预算用于“三农”支出4.96亿元,同比增长17.31%。继续推行“一镇一业”的发展模式,引导各镇因地制宜谋划发展主导产业。制订落实新一轮镇级财政管理体制,调动镇级发展积极性。从用地、环评和资金等方面支持边远后进镇上项目,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加强各镇基础设施配套费和绿化补偿费的征收和使用管理,促进镇、村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强化镇级管理和服务职能。加强中心镇建设,增强中心镇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完善户籍管理,帮助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提高全市城镇化率。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帮扶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今年第三季度要完成“致富楼”项目,帮助26个贫困村实现村集体经济年度支配收入3万元以上的脱贫目标。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落实国家增加农业生产补贴、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政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抓好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园区,重点加快海宴农业示范区建设。支持长江食品有限公司和市粮食购销总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发展或改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家以上。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渠道,年内在冲蒌镇建成市供销社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鼓励更多流通企业参与“农超对接”,提高农产品流通能力。开发推广新产品、新技术,今年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要达98.8%。继续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力争将“珍香”优质稻米等特色农产品培育成国家级名牌产品。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和现代林业。加快海洋渔业发展,推进广海湾国家二级渔港建设,把台山鳗鱼产业基地打造成国家级水产品出口基地。进一步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和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
    优化农村农业发展环境。大力推进镇、村整治和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从今年开始以镇为单位每年整治10%的自然村,绿化和美化镇、村环境;积极开展名镇、名村建设工作,高标准建设农村宜居样板示范点,年内每个镇(街、场)要按照样板示范标准组织改造2条旧村庄、规划新建1条村庄;出台实施农村生活垃圾管理规定,加快推进镇、村垃圾“户集中、村中转、镇运输、市处理”。积极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继续推进基本农田治理和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完善“农村信息直通车”等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业知识培训。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认真做好林权制度改革收尾工作,争取年内顺利通过省验收。
    五、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建设上新水平
    落实重点民生工程。要把重点民生工程作为建设“幸福台山”的重要方面狠抓落实,更加主动地将发展成果与人民群众共享。总结去年的经验和做法,集中力量继续办好涉及交通水利、市政建设、扶贫助困、新农村建设、环境绿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一批重点民生工程。要向社会公布工程建设有关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各责任单位要各负其责做好工作,其他单位要密切配合,形成推进工程的强大合力。切实加强对工程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按时按质完成目标任务,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全年新增就业岗位4200个,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32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多渠道开发和创造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重点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扶持。加快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步伐,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继续实施“千企扶千村”就业工程。强化劳动监察执法和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尽快建成“普惠型”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继续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年内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省试点工作。积极推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轨,并提高补助标准。继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住房保障制度,年内建成保障性住房72套、公租房166套,完成农村泥砖泥墙危房改造106 户。
    加快文化大市建设步伐。提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大力弘扬台山人精神,建设文明社会,提高市民文化素质。积极开展文化下乡、进社区活动,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努力在文艺人才培养和文艺创作方面取得新突破。大力发展包括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海洋文化、传统家具等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申遗等工作。着力把梅家大院、冈宁圩、浮月洋楼等特色文化资源打造成我市知名文化品牌。积极发展广播电视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继续开展“教育创强”工作,力争年内通过省“教育强市”督导验收,并新创建汶村、深井、端芬、川岛等4个“教育强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努力解决边远农村学生“上学难”和台城中小学优质学位不足等问题。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加强体育公共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积极筹建新体育馆,加快推进台山排球运动学校扩建工作。
    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医疗卫生工作。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高医疗保障和服务水平。健全国家基本药物供应保障、医疗机构补偿等机制,确保医药卫生体系规范有效运转。继续抓好重大疾病防控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应急能力和水平。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深化人口计生综合改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继续做好征兵、双拥、优抚安置、残疾人事业、民族、宗教、侨务、外事、港澳、老龄、人防、统计、档案、方志、气象和红十字等工作。
    加强社会管理。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全市“六好”平安和谐社区要达到60%以上。发挥市、镇(街)、村三级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作用,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和多元化动态排查、预防和化解矛盾工作机制,着力解决突出的社会矛盾。推进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和社区矫正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力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努力保持较大以上事故零发生。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继续加强食品卫生、公共卫生、饮水卫生等工作监督与检测。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提高政府有效应对安全事件能力。
    六、切实转变职能,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深化体制改革。做好政府机构改革后续工作,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确保市行政服务中心有效运作,加强行政审批监察,提高办事效率和规范审批行为。继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财政综合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水平。加强公有资产管理,确保资产保值增值。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做好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
    树立服务、民主和高效形象。以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为目标,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进一步提升政府为民服务水平。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努力办好人大议案,接受人大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进一步构建科学民主决策的长效机制。启动“六五”普法。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政策执行力,完善跟踪反馈信息制度。强化绩效考核,落实行政问责制。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杜绝互相推诿、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减少中间梗塞环节。抓好公务员培训,提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廉政建设。坚持政务公开制度,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及财政性资金使用监管。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进一步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惩腐败分子,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回顾“十一五”,我们创造了辉煌业绩;展望“十二五”,我们会有更大作为。让我们在中共台山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再接再厉,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幸福美好新台山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知识产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知识产权等问题, 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65827邮件:tssxzzx@jiangmen.gov.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