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3月3日在台山市第十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3年工作回顾
2003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我市经受特大自然灾害严峻考验,实现侨乡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起步之年。一年来,在中共台山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农业稳市、商旅旺市、强镇富市”发展战略,努力增创资源、侨乡、环境、后发四大优势,认真落实七项工程和九项重点工作,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基本实现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预期目标,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夯实了基础。
——三大产业健康发展,国民经济稳步增长
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6.06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28亿元,增长 1.6%;第二产业增加值55.82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 50.96亿元,增长8.4%。三大产业增加值比重由上年的15.7:45.3:39变为15.3:44.3:40.4。全市国民经济步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工业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全市工业总产值达 315.2亿元,增长 8.7%;全市用电量首次突破10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达5.09亿千瓦时,增长11%。铝型材、五金制品等特色支柱产业发展强劲,食品、医药、印刷等传统产业焕发生机。铝型材及铝制品出口额达1.31亿美元,增长68.8%。冠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全年出口烧烤炉达30万台,上缴税金达2350万元。抓质量创名牌有新突破。金桥铝型材厂有限公司入选全国百家明星侨资企业,其产品获省名牌产品称号;长江食品有限公司被评为省优秀民营企业;平安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被评为省著名商标企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我市第二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称号。推进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新增大江三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7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市粮食购销总公司“珍香”牌优质米形成产业化经营。林业、水产养殖业和畜牧业向规模化、优质化、特色化迈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全年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8宗,修复水毁工程一大批。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抗击强台风“伊布都”的重大胜利。镇级经济实现有效增长。制定2003—2007年镇级经济发展计划,筹措资金2000万元扶持各镇工业园区建设。镇级财政收入增幅超过全市9.8个百分点,水步、广海、赤溪三镇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00万元,财政收入超千万元的镇增加到5个,实现了预期目标。
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改善消费环境,城乡市场贸易活跃。规范市场物价管理,价格总体水平稳中有升。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15亿元,增长6.6%。汽车、住房、数字电子产品等高档、大额商品消费大幅增长。连锁经营和专业化经营渐上规模。克服非典影响,旅游、交通运输、餐饮等行业恢复较快。
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6亿元,增长1.3%;地方一般预算支出 5.64亿元,增长4.3%。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120.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 76.23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 16.2%和 9.4%。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继续推进,依法治税工作加强。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支持市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突破,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加大。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猛,区域环境日益改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34.7亿元,增长25.6%,位居江门地区各市(区)的前列。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筹集1.37亿元加快路网配套、砂土路改造和桥梁建设。省道高铜线改造暨三台大道建设工程已动工兴建,新城区建设全面铺开。台山电厂工程建设进展顺利,1、2号机组已并网发电,3、4号机组建设进度加快。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台山市电子政务专网平台、电话信息平台等相继投入使用。城市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千方百计投入资金解决台城城区建设热点问题,突出抓好环北大道绿化改造工程和石花山环湖路、沙岗湖大道等路段亮化工程,完成城区消防栓和交通要道指挥灯安装工程。
——招商引资持续向好,外源型和内源型经济协调发展
努力构筑招商引资优良载体,全面整合原有30多个工业园区,集中规划建设新宁、祥岭、金沙、广海湾和西南等五大工业园区。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新制定了《台山市工业园投资优惠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及37个部门实施细则。强化目标责任制,开创招商引资新局面。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53亿美元,实际利用民资10.55亿元。全市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分别比上年底增长13.8%、18.3%和7.5%。外向型企业增多,外贸出口大幅攀升。全年出口总额4.76亿美元,增长16.7%,其中三资企业出口额达4.17亿美元,增长32.7%。全市出口超1000万美元的生产企业有8家。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体制创新工作有新进展
公有企业改革稳妥推进。继续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抓好企业转制工作,转制率达94.7%。农村税费改革全面铺开。认真实施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的改革措施,农民人均减负率达84.4%。行政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深入开展。撤销上川、下川两镇,组建川岛镇,进一步理顺川岛试验区的行政管理体制。全市撤并转事业单位共31个,缩减编制878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市政府各部门及镇原有的审批、核准事项精简了53.8%。投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建立了社会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登记备案制度。有形土地市场、建筑市场逐步规范,全年共有118项工程进入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心交易,招标率达100%。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成效,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城镇在岗职工年人平工资9816元,增长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5110元,增长2%。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取得成效,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努力拓宽就业和再就业渠道,全面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措施。新增就业岗位7352个,安置城镇劳动力466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人数均有增加。成立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筹集资金500多万元建立帮扶专项基金,有效地促进扶困助弱工作的开展。
环境保护和计生工作在巩固中提高。注重环境保护,抓好环境监测,全年关、停、并、迁企业64家,查处环境违法案件82宗,环境热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计划生育工作真抓实干,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成绩突出,获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
社会各项事业成效显著。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强科技创新,获省、江门市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共17家,获省、江门市立项科技计划项目有11项。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巩固“普九”,推进“普高”,各项基础教育指标均达到江门市督办指标的要求,2003年全市高考升学人数2614人,比上年增加537人。继续调整优化学校布局,撤并中小学25所,新建、改建学校37所。文化事业繁荣,举办了庆祝元旦、春节等多项大型文娱活动,在地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的作品有470多件。广播电视事业取得较大成绩,市广播电视局被评为全国系统先进单位。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承办全国排球联赛、中国女排友谊赛等国内大型赛事,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医疗卫生管理体制、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加强非典预防工作,实现非典“零病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38.9%,超额完成江门市下达的任务。外事、侨务、台务工作取得新进展,加强与海内外乡亲的沟通,成功举办第二届世界台山宁阳联谊大会。民兵预备役和双拥优抚安置工作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更加团结。民政、老龄、残疾人、妇女儿童、宗教、人防、档案、方志、保密等事业不断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有新进步,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绩
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教育活动,全市上下形成思发展、谋发展、真抓实干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广泛开展“弘扬新时期侨乡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倡导扶危济困、舍己救人、团结协作的精神。加大创建力度,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取得新成果,获省、部级表彰的先进单位17个、先进个人15人。
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进。坚持向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监督。加强与社会各群众团体联系,广泛听取各方面对政府工作的意见,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机制不断完善。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共194件。依法治市工作有效开展,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加大,行政复议工作更加规范。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加大。继续组织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和打击“两抢”、“两盗”专项斗争,着力解决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开展禁毒专项斗争,认真落实“禁毒03工程”,筹资3000多万元建设市戒毒中心。坚持不懈地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斗争。深入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政府作风有新转变。深入开展机关行业作风测评活动,有效地改善了政府机关的办事作风,提高了服务质量。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落实,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体制、机制建设有效加强,保证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干净干事。重视群众来信来访,解决了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市在困难中求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是全市党政军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驻我市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公安干警以及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台山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外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工作,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加上政策性减收因素的影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招商引资尚无重大突破,发展不平衡;城乡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就业压力增大;一些职能部门仍存在“中间梗塞”现象,与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004年工作安排
2004年是我市经济发展全面提速,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当前我市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全球经济的好转、CEPA的实施、沿海高速公路珠海段的动工、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和港珠澳大桥的规划建设,台山电厂1、2号机组的建成发电,有助于我市区域竞争力的提高和发展空间的拓宽。从我市的发展形势看,经济运行已从谷底开始步入新一轮发展上升期。但是,由于国际竞争和国际贸易磨擦加剧,周边发达地区经济总量规模大、发展势头猛,我市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趋利避害,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拓展工作新思路,实现工作新突破,开创工作新局面。
2004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及市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围绕扩大经济总量和财政增收,努力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农业稳市、商旅旺市、强镇富市”发展战略,突出抓好招商引资、镇级经济和特色经济,不断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全面提速;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推进具有侨乡特色的文化大市建设,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实际利用外资增长9%,外贸出口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 %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2‰以下,城镇在岗职工年人平工资增长5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 %。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抓好重大工程建设,着力提升环境竞争力
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我市重点工程---省道高铜线改造暨三台大道建设工程进度,今年内按四车道标准拉通水步大道至侨光大道段。加快各镇至高速公路出入口连接线和砂土路、危桥改造等工程项目建设,抓紧铺开麻阳线、横东线等预定路段改造工程,为我市城镇建设和工业园区的整合开发构建优良完备的交通体系。继续配合好台山电厂建设,确保工程顺利开展。加紧鱼塘港的招商建设工作,促其早日建成投入使用。
加快工业园区的整合建设。实施高起点规划、组团式开发,将我市五大工业园区建成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的生态型工业园区。今年要重点建设好“省级民营科技园”---新宁工业园,并力争完成其他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和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投融资机制,采取争取银行融资、引进外资、吸纳民资等多元投入方式,解决园区建设资金问题。建立市、镇、村三级利益共享机制,调动各级发展工业园区经济的积极性。抓好工业园区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做到组织、领导、措施、管理四到位。
加强城镇建设和管理。突出规划的龙头带动作用,高起点制定城镇化实施方案,实行规划、保护、建设、管理一体化,建设文明开放、管理科学、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现代新城镇。重视台城中心带动作用,使之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力和带动力的经济发展载体。加快“适度向东,积极向南”规划的实施,重点抓好新城区和三台大道两旁土地的开发,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抓紧城区星级酒店、商贸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强化城市功能和承载力。继续抓好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尽快完成旧城区四大出口改造工程,营造良好的城区生活环境。充分利用和盘活现有的城市资源,实现资源配置市场化、资金投入多元化,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搞好以斗山、广海、海宴三个省级中心镇为重点的小城镇规划建设,全面提高我市城镇化水平。
二、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做大做强外源型经济
实现招商引资大突破。全力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落实和兑现现行优惠政策,努力争取直供电政策,创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投资环境。创新招商方式,积极推行委托招商、网上招商、产业招商、重点项目招商等形式多样招商。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市场化的招商引资机制,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招商。强化项目跟踪责任制,对重点项目实行一名领导牵头、一班人马服务、一套措施落实。抓住CEPA实施的有利时机,发挥大电厂、大港口、大交通、大工业园区的优势,加强对大型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的招商工作,争取引进大型石化、重装备项目以及高水平的旅游项目。
努力扩大出口。积极适应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做好新形势下我市外贸出口工作。推进外贸主体多元化,赋予更多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进出口经营权,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扩大出口。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传统优势产品和名牌产品出口。加强外经贸、海关、税务、检验检疫、金融、边检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营造安全高效通关环境。
三、加速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
培育特色工业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建设工业园区有机结合,按照产业布局,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向五大工业园区聚集,形成特色制造业基地。鼓励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提升竞争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尽快把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的铝型材、汽车配件、五金制品、纺织服装、皮革、水产品等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省内有位置、全国有影响的优势产业簇群。强化名牌带动,加大挖潜培植力度,扶持发展产品品牌、行业品牌和企业品牌,努力提升我市制造业的形象和档次。
发展海洋特色经济。抓好海洋产业开发规划,出台有利于海洋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调整渔业生产结构,鼓励和扶持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海洋运输、滨海旅游和海洋生化等海洋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明显的“蓝色产业”聚集带。抓好水产品深加工,扩大我市水产品牌效应。加快广海水产品交易市场和横山新渔港建设,促进水产品流通。加强海域和海岛管理,争创全国优秀示范区。
加快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制定高水平的旅游发展规划,科学整合旅游资源,着力建设旅游精品,全面整治旅游环境,加大宣传包装力度,打造我市 “海岛、温泉、侨乡”特色旅游品牌。大力引进内外资,提高以川岛为主的海滨旅游开发档次。切实抓好温泉资源开发,协调解决好白沙朗南温泉、三合兆恒温泉的建设,力促都斛富都温泉今年建成投产。做好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培育和扩大住房、汽车、电信、教育、文化、医疗和体育健身等消费热点,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批发市场、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和流通方式,发展现代流通业。
四、以“三化”解决“三农”问题,加快镇级经济发展步伐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进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今年要抓好全市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基本完成全市36宗中小型水库和部分重点江海围堤的除险加固工程。抓住省实施第三期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有利时机,继续加强农村电网建设改造。积极向上反映,争取川岛海底电缆工程上马铺设。
加快“三化”进程。要把镇级作为加快我市发展的主战场,大力推进“三化”,发展壮大镇级经济,实现今年新增2个镇财政收入超千万元的目标。加大工业发展扶持力度,鼓励异地招商办厂,争取各镇都有工业项目上马建设。把城镇建设与公路改造、旧房改造、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第三产业结合起来,增强各镇区吸纳农村人口、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继续推进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三高”、生态、安全农业,积极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坚持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围绕优质稻、果蔬、水产、禽畜四大优势产业,积极引进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的发展。鼓励建立行业协会、商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
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认真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突出解决“三农”问题,努力促进农民增收。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落实有关配套措施,降低农村行政成本。建立土地征用制度,积极稳妥推动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继续抓好农村中小学乱收费和农民建房乱收费等专项治理,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加强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转业能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增加农民非农收入。
五、深化经济社会各项改革,为加快发展提供新动力
加快国有企业和公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鼓励民资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造重组,加快国有企业转制步伐。调整和完善市八大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运行机制,防止公有资产流失,确保公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对行事单位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和调度,盘活闲置的公有资产,提高公有资产的运营效益。
突出抓好民营经济发展。落实省、江门市以及我市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努力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政策、政务、市场和舆论环境。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管理创新,提高民营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重点支持科技型、外向型、吸纳下岗人员再就业型、农产品加工型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大力支持市汇亨信用担保公司开展业务,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推动产权有序流动。加快发展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和各类保险市场。规范有形建筑市场。加快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发展,健全社会服务体系。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建立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管理体制。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继续推行政资、政企、政事、政社分开。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创新行政管理手段。深化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城市社区建设。
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快建设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信用体系,逐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用制度。深入开展市场经济秩序专项整治,全面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严厉惩处传销和变相传销。整治价格垄断、价格欺诈等不正当行为。加强反走私综合治理,坚决遏制走私贩私。
六、推进“十项民心工程”,关心和改善人民生活
积极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把实现比较充分就业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拓宽就业渠道。抓好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下岗工人提供更多的再就业咨询和劳动技能培训服务。加大对“4050”就业困难对象的就业援助力度,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和转业军人的就业安置工作。加强劳动监察和劳动关系调整,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医疗、女工生育保险制度,重点抓好不同所有制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监管,确保基金安全。健全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大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逐步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符合保障标准的城乡困难居民全面实行低保。
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和应急救治“三大体系”,建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要按依法、科学、规范、有序的要求,毫不松懈地做好预防非典和禽流感工作。深化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范医疗收费和药品采购行为。深入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农村自来水和卫生厕所普及率。
切实关心困难群众生活。按照整体规划、统一部署、分步实施的原则,全面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子女上学、就医、打官司、住房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大力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进一步完善优抚保障制度,提高优抚保障水平。完善挂钩扶贫责任制,加快集体年收入3万元以下村委会和困难农民的脱贫步伐。抓好农村安居工程,妥善安置三峡库区移民。加强救灾救济工作,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
七、高度重视财税金融工作,有效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大力培育税源。要把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作为中心任务来抓,提高财税收入占全市GDP的比重。加强和规范非税收管理,推进预算外资金管理向预算内资金管理方向发展。搞好城市资源营运和管理,提高土地收益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完善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管理制度。严格依法治税,加大征收稽查监督力度,确保全年税收任务完成。
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按照公共财政要求,扩大部门预算试点,加快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严格预算管理。根据“保重点、压一般”的原则,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促进就业、社会保障、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等重点支出资金需要。建立财政抗风险的应急预警机制,建立规范的政府债务筹措和偿还机制,提高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能力。鼓励各镇、各部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我市经济发展。
强化金融资产监管。继续做好地方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妥善处置地方不良资产和政府债务,防止转化为财政风险。加大全市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工作力度,促进银政、银企合作。
八、推进具有侨乡特色的文化大市建设,统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干部群众,深入持久开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切实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我市经济发展全面提速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加强以诚信为重点的公民道德建设。扎实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和文明行业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城乡居民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升城乡文明程度。
繁荣文化事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阵地建设,加大对侨乡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发挥侨乡文化优势,创造文化精品。发展群众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举办好我市第八届文化艺术节活动。以传媒、音像、出版、咨询、会展、旅游、体育比赛等载体作为依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之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推进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招生就业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突出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和推进高中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大力推进多元化办学,鼓励民间资金办教育。发展继续教育,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建立人才信息库,抓好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创造优良的人才服务环境,发挥人才优势。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我市的基础和条件,采用技术合作、科技交流、利用外资等多种方式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提升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加大火炬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科技攻关计划、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的实施力度,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政务信息资源中心数据库、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建设,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加强环保和生态建设。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建设环保生态文明侨乡。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实行污染物排放登记许可制度,有效削减污染物排放量。抓好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的建设,推动城区环保工作上新台阶。加强水资源的配置和保护,重点保护饮用水源。大力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沿海防护林、绿色通道、红树林及湿地的保护和建设,加快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建设步伐,创建林业生态市。强化规划管理,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乱占耕地和林地。抓好殡葬改革。做好生态重点工程建设,维护陆地和海洋生态安全。
继续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建立依法管理、村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积极争取在我市建立中国女排训练基地,提高“排球之乡”的知名度。举办市第一届运动会,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健康开展。认真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加快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抓好全民国防教育,提高国防动员建设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水平。完善防空设施管理。做好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工作。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提高防灾抗灾意识,加强管理和监督检查,推行注册安全主任制度,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继续重视做好外事、侨务、台务、宗教、民政、老龄、残疾人、档案、方志等工作。
九、坚持依法治市,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及时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切实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逐步建立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完善村民自治,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确保人民群众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维护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权利,促进政治文明建设。
推进依法行政。认真抓好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做好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创新行政许可的体制和机制,推行统一办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行政许可。规范工作程序,完善责任制,强化对行政许可的监督。进一步加强政府法制工作和执法监督,规范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法轮功”邪教组织的破坏活动和暴力恐怖活动。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坚决打击各种刑事和经济犯罪。继续推进“禁毒03工程”,建设好新戒毒中心,努力实现“基本无毒区”目标。进一步发挥群防群治作用,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做好信访工作,积极排查调处人民内部矛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努力建设民本政府。深入开展“机关作风改进年”活动,促进机关作风转变,提高行政效率。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民本思想,深入基层,真抓实干。切实精简会议、文电。厉行节约,防止奢侈浪费,勤俭办一切事业。继续抓好政府机关和行业作风的评议考核,着力解决部分部门单位“中间梗塞”和服务水平低下的问题。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入手,进一步规范事权、财权和人事权,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强审计监督,加大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为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我市正进入经济发展的新时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肩负百万侨乡人民的重托。让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中共台山市委领导下,团结一致,振奋精神,开拓创新,为实现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知识产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知识产权等问题, 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65827邮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