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三件事奏响省产业园奋进之歌
  • 2017-12-12 02:55:08
  • 来源: 台山政府网
  • 发布机构:台山政府网
  • 【字体:    

2013年,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出台。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粤东西北城市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推动产业园区扩能增效,这是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三大抓手”。趁着这股东风,省产业园不断前进,迈向一个个新台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客观的来讲,从那时候起,省产业园的发展速度较之以前更为人所瞩目。时间以立竿见影的效果和日积月累的功效,对产业园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作用。

在此之中,可以说,尤其有三个方面深刻影响了园区的发展进程。

区位扭转地位十八大以来,我省交通基础设施成绩斐然。

据统计,2016年粤东西北新建成高速公路1364公里,通车总里程达到3578公里,比2012年底增长61.6%,新增11个县通达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以粤东为例,随着汕揭、汕湛、潮惠、揭惠高速公路的全面动工,大粤东地区与珠三角区域的时空距离不断拉近,而以汕头港口群、揭阳潮汕机场和厦深高铁潮汕中心站为代表的海陆空交通枢纽建设,也正在不断拉升大粤东的发展潜力。

不仅如此,对粤东西北很多地区来说,更让他们觉得拉近了与珠三角的距离,而将“偏远”这一概念渐渐退出人们视线的还是高铁的开通。

事实上,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很多粤东西北地区城市的空间区位条件和地理概念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广州市政协常委黄小彪主要从事航运与交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在他看来,高铁增强了珠三角对粤东西北的扩散效应,将促进广东经济由珠三角地区向粤东西北梯度推进,实现平衡发展。高铁所到之处,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正在加速形成1—2小时交通圈,跨区域活动和要素流动正在急剧增加。

一个已形成的共识是,随着高铁线、高速公路向粤东西北的延伸,越来越多企业正加速布局粤东西北,汕尾比亚迪、清远长隆等一系列来自珠三角的重大项目加速落地,优质资源向粤东西北聚集。

有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可以考虑将运营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置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将生产基地建在成本较低的粤东西北地区。”他说,高铁提高了运输效率,这客观上有利于广东省调整产业结构、健全产业链、形成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协同分工的发展格局。

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构建全省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体现出从全省高度整体出发,促进珠三角和粤东西北联动发展,充分发挥珠三角辐射带动作用,把先发优势转化为先行责任。

所谓一体化,是指多个原来相互独立的主权实体通过某种方式逐步结合成为一个单一实体的过程。一体化是在共同规划、统筹下进行的安排与布局,是对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发展的积极融合。这意味着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在发展各方面的联系将更加紧密,相关生产、技术、资源等要素将在一体化的大框架下合理有效配置,为发展创造更优条件和环境。无论是功能布局也好,产业定位也好,都将从全省的高度进行宏观布置,较以往区域各部分单打独斗有显然不同。

一体化为粤东西北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优势。无疑,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能否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在这几年间,广东紧扣交通抓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更多人才、资金流入粤东西北。这一切带来的改变让人惊叹。

正如人们所看见的,随着交通设施改善、区位优势凸显,环珠三角地区物流成本不断降低,且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优势明显,省产业园因此迎来崭新的发展机会,以前企业不愿意去的地方成为了投资热土,以前难以推动转移的项目现在变得主动,以前跨区域合作的瓶颈得以强力突破,省产业园因此成长为提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不再是那个远在深山无人问的眼巴巴渴望着企业和项目的偏僻所在。

规划铺筑路径截至目前,我省共有87个省产业园。

这些园区分布在粤东西北地区(含江门、惠州、肇庆),该如何科学定位,协调统筹,形成竞争又合作、相辅相成的产业发展布局,避免恶性竞争和产业同构,需要高屋建瓴的设计。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印发的《粤东西北产业园区发展“十三五”规划》正是一份这样的指导方案。规划以粤东西北地区及惠州、江门、肇庆市经批准的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和依托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带动产业集聚发展的区域为主体,兼顾其他类型园区,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

规划是“十三五”时期省产业园工作的规划指引和各有关地级以上市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依据,是今后一段时间内促进我省产业园建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从多个方面对全省产业园明确了方向和定位,提出了任务和要求,制定了方法和措施,有着高度的指导作用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十三五”规划提出,围绕省内相对密集的5条交通轴线,填补珠三角经济圈与海峡西岸经济区、长株潭经济区、东盟经济区、环北部湾经济区之间的产业空隙,打造新4大产业集群。同时,规划明确了粤东西北及惠州、江门、肇庆市的省产业园产业发展定位。

5条交通轴线一是沿深汕高速公路、厦深高铁和东部岸线等向福建方向延伸的沿海东轴,接入福建的海峡西岸经济圈;二是沿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三茂铁路及西部岸线等所形成的沿海西轴,这一轴线继续向西接入环北部湾经济圈,从陆路融入东盟经济区;三是由京珠高速、乐广高速、清连高速和京广铁路、武广高铁及北江航道等所形成的北轴,接入长株潭经济区;四是沿广梅高速、大广高速、广梅汕铁路及东江航道等形成的东北轴,把客家主要聚居地与珠三角经济区连接起来,并使珠三角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逐步融合;五是沿广梧高速、二广高速、贵广高铁、南广高铁和西江航道等所形成的西北轴,对加强广东与广西、云南、贵州的运输往来,促进“泛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具有重要作用。

4大产业集群包括珠江东岸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延伸拓展产业集群,以河源、梅州、汕尾及惠州东北部园区积极承接深圳、东莞、惠州等地电子信息产业转移,以西可通讯、中兴通讯、信利半导体等大项目为龙头,带动下游产业集聚。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配套集群,以韶关、清远、肇庆、江门、云浮、阳江等市园区积极承接珠三角核心区机械、装备制造产业转移,发展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群。以及粤西临港重化产业集群和粤东能源、轻工产业集群。

规划还对产业园设置了任务、目标等等,实际上给省产业园提供了一条发展指导路径。

梯度转移与产业共建牵手又一个影响省产业园发展的是产业共建战略的实施。

事实上,省产业园的设立,是基于顺应产业梯度转移这一规律的。促进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到粤东西北地区,正是全省产业园立园的初心。多年来,省产业园承接大量的从珠三角等地区转移到粤东西北地区的企业和项目,不断壮实园区发展基础,为进一步跨越发展准备着力量。产业共建则在产业梯度转移的基础上为区域协作提出了新模式。

我省产业共建本质上是促进同一产业、统一企业在珠三角和粤东西北跨区域布局发展,打造跨区域产业链,形成同等水平、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格局,使粤东西北和珠三角在同等水平上发展。这是实现我省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由之径。产业共建也可以说是一体化在产业方面的具体体现。事实上,没有产业的密切合作与发展,就没有一体化发展。珠三角地区对非珠三角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联动,需要政府有一些设计。粤东西北地区吸引珠三角产业,加快产业转移的步伐,怎么避免落后过剩产能,需要一个系统工程去规划、去组成产业集群。

为此,广东省要求在省产业园的基础上,划定专门区域,由珠三角城市提供相应资金,和粤东西北城市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在产业共建的形式上,也逐一进行了认定:如企业研发、孵化在珠三角,转化、落地在粤东西北;原有产能留在珠三角,新增产能放到粤东西北;龙头企业在珠三角,配套企业转到粤东西北等。同时发挥现有产业园区的优势,适当扩大园区数量与规模,改善园区条件,用市场化手段吸引更多珠三角企业来此安家落户。

说到底,粤东西北进一步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粤东西北振兴发展需要珠三角进一步带动,珠三角产业高端化亦需腾出新空间,二者均为广东当前经济发展的关键。广东的重点经济工作之一,就是加大力度推进珠三角和粤东西北之间的跨区域产业共建,加快推进产业的梯度转移。

2016年底,广东省财政厅正式印发《关于支持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的财政扶持政策》,将统筹安排210亿元用于鼓励有技术含量的珠三角地区企业优先在省内梯度转移,推动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

“珠三角地区和环珠三角地区优势互补,可以实现产业共同建设共同发展。”这是很多人一致的想法。“振兴粤东西北,产业共建是关键。区域振兴发展,没有工业、没有实体经济,就是空谈。”佛山南海区发改局常务副局长盘石对此深有体会,他认为,打造跨区域产业链,是实现珠三角和粤东西北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产业共建,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粤东西北地区正紧盯着新的发展机遇。产业共建最核心的是给产业园区带来了优质项目。项目是园区发展的生命线。一个个项目构成了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肌肉。有了项目,粤东西北的发展就有了希望。龙头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则更是有目共睹。很多园区表示,在吸引龙头大项目入驻之后,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随之而来,迅速促进了园区的产业集聚,形成了强烈的产业集聚效应。在全省产业大厦的蓝图上,一个个项目的集聚,就像是添砖加瓦。作为产业共建的主战场,省产业园因产业共建的实施展开了翅膀,有了更远大的未来。

作者|李之昂

来源|《广东工业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24538邮件:ts686@126.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