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 :
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 2006-11-07 02:04:34
  • 来源: 本网
  • 发布机构:台山政府网
  • 打印】   【字体:    

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11月7日在台山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本 届 政 府 工 作 回


    本届政府任期三年多来,在中共江门市委、市政府和中共台山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把握机遇,创新思路,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较大成绩。
    一、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三年多来,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镇级经济等重点经济工作,整体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预计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125.36亿元,与2002年相比,年均递增10.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7亿元,年均递增14.8%,比2002年的3.86亿元增加了2.8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8.04亿元,年均递增2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62亿元,年均递增9.1%;外贸出口总额8.1亿美元,年均递增18.7%。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2002年的22.7∶44.4∶32.9发展为目前的18.3∶48∶33.7。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坚持走工业园区化路子,积极引导企业做大做强,金属制品、汽车零配件、电子家电、纺织服装和家具木业等产业发展较快,富诚、台澳、金桥、冠荣、华一和恒德利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工业主导地位得到巩固;农业经济保持稳定发展,农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农、林、渔业产业化有效推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旅游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和商贸流通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招商引资取得较好成绩,先后引进投资超千万美元的外资项目19宗,三年多来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4.03亿美元。镇级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全市镇级财政总收入2.66亿元,年均递增13.1%。
    二、努力实施大项目拉动,经济发展形成新格局
    创新发展思路和模式,充分发挥沿海优势,切实做好统筹协调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配合,全力谋划落实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和对投资项目有较大吸引力的直购电政策,推动产业布局向广海湾转移,确立广海湾在我市乃至江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目前,广海湾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招商引资的新热点。台山电厂一期工程1—4号机组建成投产并取得良好效益,2005年实现税收6.3亿元,占当年全市税收总收入47.9%, 5号机组今年底投产;台山核电项目已列入省“十一五”电源建设专项规划,目前已基本落实预征地工作;川岛风电场已进入合同用地阶段,今年底完成征地工作及开展道路施工;接收香港惰性拆建物料的广海湾填海工程已获国家批准,目前有关准备工作正加紧进行;再生资源工业园区已于今年7月获得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直购电试点实施方案已通过国家审查会评审,并于今年11月启动;广海湾及川岛深水港开发方案研究报告已通过专家评审,经论证,广海湾及川岛一带完全具备建设优良深水码头的条件。
    三、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发展承载力有了新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大步推进。交通方面,省道高铜线改造工程台城至水步段、麻阳线改造工程都斛至斗山段、新台与佛开高速公路司前立交连接工程建成通车,冲恩线、横东线、台蚬线、田赤线、新水线等水泥路面工程及那洪线改造工程顺利完成,全市实现公路通车里程1975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60.1公里;公益港二期货运码头即将建成。电力方面,配网改造工程全面铺开,建成输变电工程和增容工程6宗。通信方面,建成光纤宽带传输网络2.6万纤芯公里,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用户大幅增长。水利方面,三年多来累计投入资金1.53亿元,修建和加固江海堤围10公里,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38宗,及时修复一大批水毁工程。城乡面貌日益改善。台城城区方面,主要交通路口及人工湖改造、台城河治污等工程取得较好成效,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截污管网、供水管网等工程进展良好,以侨雅花苑、六福山庄、华侨花园、东方豪苑和碧桂园为代表的优质物业式管理住宅小区不断增多,绿化美化亮化力度不断加大,城区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品位得到有效提升。镇村方面,三个省级中心镇的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镇通村道路改造工程基本完成,“饮水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四、深入开展各项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活力
    财政体制改革有效推进,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等财政制度进一步完善,新一轮激励型镇级财政管理体制于今年5月启动实施并初显成效。新型公有资产管理体制框架基本建立,企业改制成果不断巩固,资产运营和监管规范有序进行。镇级行政区域调整撤并及“镇改街”工作稳妥推进,建制镇由原来的20个撤并至16个,成立台城街道办事处,镇级资源得到整合优化,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顺利开展,全市撤并转事业单位31个,缩减人员编制878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政府部门及镇级审批事项精简了69.7%。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免征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落实种粮直补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村委会规模调整工作有效推进,村级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川岛农电体制理顺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实现陆岛用电同网同价打下基础。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建立了社会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登记备案制度,有形土地及建筑市场管理日趋规范。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粮食安全工作得到加强。农信社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增资扩股6300多万元,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至今年10月底止,共压降不良贷款3.35亿元。
    五、切实增强执政能力,政府形象实现新转变
    围绕建设民本政府,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抓好政府机关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政府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市长电话专线、政府服务热线、“一把手面对面”大型时政访谈节目以及领导接访日等多种渠道,实现政民互动,努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重大决策、重要规划和关系民生大事的听证论证制度,切实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三年多来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240件,政协提案477件;
    对市长到人大和政协听取意见时所收集的意见建议,逐一研究并督促办理。贯彻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更加注重履行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职能,科学配置财政资源,将有限财政资金用于扶持镇级经济发展、投入社会维稳和各项公共事业。今年用于扶持各镇的财政资金比往年增加1800万元;三年多来累计清还各种借款和集资款达4.71亿元;用于发展各项公共事业的财政预算支出逐年递增,其中2006年比增3800多万元,仅用于今年秋季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专项资金就达2400万元。大力推进银政合作,成功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农村信用社、工商银行以及世界银行贷款支持经济建设。
    六、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台山建设取得新进步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预计2006年城镇在岗职工年人平工资11605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5640元,年均分别递增5.1%和3%。就业和再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内。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以实施“十项民心工程”为重点,切实做好扶贫济困工作和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突出问题。全力做好抗灾救灾工作,成功抗击“伊布都”、“派比安”强台风等自然灾害。妥善安置三峡移民。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有效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连续三年获省政府通报表彰。科技创新取得新进步,累计申请专利712项。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各项教育指标均达到江门市的要求。文化事业繁荣兴旺,我市被授予“中国曲艺之乡”称号,台山广东音乐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播电视事业有新发展,市广播电视台被评为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单位。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我市被省命名为“排球之乡”。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和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我市被确立为国家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成台山市戒毒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效防控“非典”疫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农村合作医疗扩面工作得到加强,覆盖率达66%。外事、侨务、台务工作取得新进展。统计、审计、物价和监察工作水平不断提高。金融、邮政、电信、民政、老龄、助残、武装、双拥、妇女儿童、宗教、人防、档案、方志、保密、气象等事业不断进步。现代公民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新成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较好成效,我市被评为省和江门市“禁毒03工程”先进单位。信访、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不断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回顾三年多来的工作,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和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和驻我市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公安干警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广大外来投资者、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台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乡亲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财政实力较为薄弱;招商引资效果不够理想,产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镇级经济规模偏小、发展速度滞后,各镇发展不平衡,“三农”问题还未能有效解决;教育投入相对不足,教育质量有待提高;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社会就业和社会保障未够充分;吸毒和赌博等丑恶现象未能完全遏制,社会治安工作仍需加强;收入分配矛盾较为突出,社会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政府自身建设还需改进,投资发展环境有待改善。对此,我们将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新一届政府任期内的五年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富裕和谐台山的关键五年。我市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又是中国第一侨乡,后发争先的比较优势明显;同时,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已积聚了巨大的能量。我们必须抢抓机遇,艰苦奋斗,众志成城,进一步推动台山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部署,积极实施“工业强市、强镇富市、创新兴市、商旅旺市、和谐稳市”五大战略,以改革为主线,以创新为重点,狠抓重大工程项目落实,狠抓镇级经济发展,狠抓城镇建设,着力推动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建设具有侨乡特色的文化大市,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努力建设富裕和谐新台山。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奋斗目标是: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到2010年,比“十五”期末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外贸出口年均增长12%;城镇在岗职工人平工资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引进和落实一批大项目,全面提升工业经济质量;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大力创建专业镇,打造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到2010年,建成2—3个省级专业镇。全面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以旅游业、现代物流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到2010年,三次产业比重为12∶51.5∶36.5。
    ——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加快城镇化进程,突出抓好台城城区和3个省级中心镇的规划建设,到2010年,城镇化水平达35%。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狠抓镇级经济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繁荣。力争三年内全市所有镇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均达500万元以上。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按照适度超前的要求,加强交通、电力、水利、市政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港口、铁路和高等级公路的规划建设。到2010年,完成改建省道150公里,新建乡道213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185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66.5公里;建成一批输变电工程,全面完成川岛农网改造、川岛海底电缆以及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区域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产业体系逐步建立;加强环境保护,严格控制高污染项目落户我市;实施“青山绿水”工程,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取得实效,争创省级“林业生态市”。到2010年,台城城区居民人均拥有园林绿地面积达30平方米以上,城市绿化美化净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社会文明和谐法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着力打造教育强市;大力发展科技、文化、广播电视、体育、计生等事业,人民素质全面提高。健全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推进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到2010年,力争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0%以上,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会稳定。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构建文明法治社会


今  后  五  年  工  作


    做好未来五年工作,实现新一届政府任期目标任务,就必须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努力创新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抓好项目落实。牢固树立抓经济就是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把主要精力用在抓项目落实上,尤其要在重大工程项目上狠下功夫,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发展后劲。加大跟踪协调力度,切实抓好事关我市发展大局的重大工程项目落实。在市委的统一部署下,认真落实一个领导带一个专门小组,负责一个项目的分工责任制,确保台山电厂二期工程、台山核电、川岛风电场和川岛海底电缆、广海湾填海工程、再生资源工业园区等重大工程项目按计划、按进度推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壮大项目规模和提升项目质量。紧紧依托自身优势条件,实施大小项目并举、外资内资联动、高新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齐抓,实现投入总量和项目规模的新突破。重点瞄准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环境污染少的优质项目。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加强对项目的考核督查,同时要强化项目服务,及时解决项目从引进到投产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到洽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效益,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建设“两沿”经济带。加强区域间资源整合和产业互动,重点打造省道高铜线、新台高速公路两旁的“沿路”经济带和以广海湾为主的“沿海”经济带,实行“双轮”驱动,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制订“两沿”经济带发展规划,尤其是尽快做好广海湾发展规划,做到合理布局,有序开发。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加快“两沿”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宁民营科技园和广海湾两个核心园区建设。一方面,以省道高铜线建设为契机,以异地招商区开发为突破口,整合北坑、文华、江东等镇级园区,将原规划面积为23平方公里的新宁民营科技园由台城向北扩展至水步、大江两镇,逐步形成面积达60平方公里的大型工业城,将沿路建成全市园区建设档次和产业集聚程度最高的特色产业带;另一方面,在完善广海湾管理体制的同时,借助直购电试点政策、能源、土地和环境等优势,全力落实和引进一批大项目,尽快将广海湾打造成我市南部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板块。另外,要进一步提升西南工业区开发建设水平,逐步带动镇海湾地区工业发展。
    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是壮大经济总量、拓展税源的重要途径。为此,必须将推动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加速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大力开展自主创新,制定鼓励支持自主创新的配套政策,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中小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制订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降低中小企业投资创业门槛和成本;全力提供人才供应和行政服务,支持社会力量成立金融担保机构,切实解决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用工难、审批难、融资难等问题,努力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积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大对中小企业开发名牌产品的支持力度,打造地方知名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形成大中小企业相互配套、专业化分工和产业化协作的格局。做好大通关服务,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自营出口,努力拓展国外市场。引导中小企业成立行业协会,加强交流协作和内部管理,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打造产业集群。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强劲引擎。目前我市经济发展整体仍呈粗放型增长,发展质量仍不高。因此,要将培育产业集群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结合专业镇建设,以园区为载体,以自主创新为抓手,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开展产业招商,发展壮大铝制品、汽车零配件、五金家电、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家具木业等产业,加快形成一批规模化企业集群、区域化产业基地、专业化行业巨人。与此同时,加速推进再生资源工业园区上马建设,尽快吸引一批金属拆解企业入驻,将该区打造成我市循环经济集聚基地,使循环经济成为我市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发展旅游业,大力整合优化海岛、温泉、漂流、侨乡等旅游资源,切实提高景区景点规划建设水平;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做好服务管理工作,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开拓休闲旅游市场,争创“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两沿”经济带开发建设为契机,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基地和大型专业市场,吸引大公司在我市设立采购中心、配送中心以及投资运输、货运代理、仓储物流业。与此同时,坚持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并举,壮大房地产、金融保险、批发零售、餐饮、旅馆等服务业,推动信息、科技、文化、体育等新兴服务业快速成长,努力把服务业培育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二、全力提升城镇建设管理水平,优化发展环境
    加强城镇规划建设管理。重点抓好台城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要对原39平方公里城区规划进行完善和提高,并按照“适度向东、重点向南”的规划要求,有计划地重点发展台城东区和南区;通过政府统筹、市场化运作的手段,有所侧重地加大投入,加速推进新城区开发建设,其中要大力盘活土地资源,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做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力争在任期内使新城区初具规模。台城旧区管理要做到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使其保持侨乡特色和“小广州”风貌。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力推进三台大道二期工程建设,力争侨雅花苑至华侨文化中心路段一年半内建成使用;尽快开展城区四大出口改造工程;抓紧完成台城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截污管网工程;建成日处理量350吨的无害化垃圾填埋场。注重完善城市综合配套服务功能,继续抓好人工湖、塔山公园改造,并在城北、城东增建两个休闲公园;力促碧桂园五星级酒店尽快建成,并积极规划建设两家四星级标准以上的酒店。改革和创新城市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大力推进斗山、广海、海宴等三个省级中心镇建设,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产业发展为依托,努力把中心镇建成农村区域中心,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其他各镇要结合实际,做好规划,条件成熟的镇墟要加快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方面,加大广海湾及川岛深水港前期工作力度,争取早日将其列入国家和省有关规划;重点抓好广海湾港区起步工程建设,确保鱼塘港在任期内建成使用。加快省道高铜线、稔广线、麻阳线以及县道荻白线等主要道路的改造建设,力争在任期内建成使用,其中要主动争取上级支持,促使高铜线改造工程水步至大江高速公路出口段早日立项建设,并力争在三年内建成使用。同时,要加强农村道路硬底化建设,争取三年内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电力方面,重点抓好川岛联网供电、台山核电送出线路等重大电网工程规划建设以及海宴、北陡、川岛、深井等镇一批输变电工程建设。水利方面,重点抓好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重点海堤达标加固、烽火角水系整治、电排站改造以及农村饮水解困等一大批工程建设。信息化方面,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和通信基站等设施建设,有效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做到资源节约和合理高效利用,大力推进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工作,尤其要重点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切实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健全环境监管体制,加大环境监管和环保执法力度,加强对重点流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管,防止重大污染事故发生;进一步完善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优化区域生产生活环境。大力发展生态型农、林、渔业,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和沿海自然湿地保护,重点营造红树林生态保护带,进一步强化和规范海域使用管理,严禁非法开发咸围,不断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三、强力抓好镇级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力促镇级经济发展壮大。落实激励型镇级财政管理体制,尽快出台镇级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奖励方案、镇级经济发展目标责任制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做到重在激励又给压力,推动镇级经济加快发展。大力开展异地招商,加快异地招商区的开发建设,落实异地招商利益分成办法,鼓励边远镇(场)通过飞地工业壮大自身实力。全力打造专业镇,制定专业镇建设规划,按照划分片区、分类推进、协同发展的思路,实行分类指导扶持,鼓励各镇、街(场)立足自身产业和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各具特色的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形成功能互补、各展优势的镇级经济发展新格局。鼓励和支持村级经济发展。继续深化镇级行政管理体制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镇级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探索化解镇村集体债务的有效办法,努力减轻镇村发展负担。
    发展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努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支持“珍香”大米、黑皮冬瓜等知名农产品扩张发展。继续抓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流通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完善农产品质量管理和安全预警机制,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完善疫情应急预警和处置机制,重点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植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大力发展远洋捕捞、近海养殖、水产品深加工及储运贸易等产业,积极推进渔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抓好镇村规划建设,大力加强农村改水、改厕、改路、改房以及信息化设施建设,切实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试点工作,努力创建省级卫生镇、村及生态文明村,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落实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切实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重点抓好江门市、市本级以及各镇、街(场)试点村的建设工作,为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提供经验。
    四、致力深化各项改革,增强发展动力
    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部门预算,抓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现财政资金高效规范运作。按照上级要求,今年底开展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工作,2007年上半年要把该项工作向全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逐步铺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教育、科技、文化、计生、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的投入,逐步提高公务员待遇。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确保财政资金专款专用和高效使用。强化财政和审计监督,规范财经秩序。对政府性投融资实行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继续努力消化政府债务,通过争取上级部门支持、盘活政府存量资源和向银行融资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逐步清偿政府债务,减轻财政风险和压力,力争用两至三年解决政府性社会集资款问题。大力组织财税收入,加强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确保财税收入均衡增长。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继续抓好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管理。积极盘活土地以及其他城市公共资源,努力增加财政收入。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深化公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以加强财务监管为突破口,健全公有资产监管体系。努力探索资本运营新路子,继续采取租赁经营和向金融机构赎买优质抵押资产等方式,整合盘活公有资产。认真解决公有企业改制历史遗留问题,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继续加强银政合作,争取金融机构加大对我市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大力发展技术、土地、人才等要素市场。规范产权交易市场。培育发展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深入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偷逃骗税、走私贩私等违法犯罪行为。继续整治教育、医疗、药品等热点价费问题。
    五、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构建和谐台山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以建设具有侨乡特色的文化大市为目标,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弘扬和升华“台山人”精神,提高群众文明素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事业繁荣;进一步挖掘侨乡文化底蕴,打造侨乡特色文化品牌,力争台城旧区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端芬镇汀江墟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加快电视数字化进程。进一步深化“以县为主”的办学体制,加大政府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逐步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巩固普九成果,加快普高步伐,做大做强职业技术教育,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大力推进振兴台山排球运动工作,争取设立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培训基地,任期内建成高标准的新排球馆,擦亮台山“排球之乡”品牌。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切实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做好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工作。继续重视做好武装、统计、审计、物价、民政、老龄、外事、侨务、宗教、人防、气象、档案、方志等工作。
    认真解决事关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继续抓好“十项民心工程”,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落实各项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政策措施,统筹做好城镇困难就业群体再就业和新成长劳动力就业管理服务工作,确保全市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落实渔业生产政策性补贴,继续抓好渔民转产转业工作;加快横山渔港建设,确保渔民生产安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社保扩面和社保费征缴任务。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切实做好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按国家有关规定对全市七周岁以下儿童第一类疫苗实行免费接种。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提高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大力实施食品放心工程,深入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建立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尤其做好特困低保工作,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加强救济救灾,继续抓好智力扶贫,发展残疾人事业和慈善事业,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继续抓好社区建设,积极创建平安和谐社区。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依法、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尤其要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集体上访和重复上访所反映的实际问题。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增强综治力量,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社会黑恶势力和刑事犯罪,继续抓好禁毒禁赌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和执法力度,监管重心要向镇一级下移,重点加强对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及消防、交通、建筑施工等的安全监管,严防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六、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服务水平
    建设法治政府。完善监督机制,主动接受人大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不断完善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机制;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继续推进政务公开,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建设责任政府。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做到怀为民之心,思富民之策,行安民之举。建设务实政府。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敢想敢干,敢抓敢管,少说多做,说到做到,以实绩取信于民。建设服务型政府。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建设运转高效的政府。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制度,规范政府工作职责,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水平和行政能力。建设廉洁政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不断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重点惩治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警钟长鸣,廉洁自律,树立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面对新时期新目标新使命,我们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给了我们力量和信心。让我们在中共台山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团结拼搏,奋力进取,为建设富裕和谐新台山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知识产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知识产权等问题, 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65827邮件:tssxzzx@jiangmen.gov.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