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 :
雷、方、邝 氏
  • 2017-12-19 01:14:37
  • 来源: 台山政府网
  • 发布机构:台山政府网
  • 【字体:    

雷、方、邝三姓源流概说
关于雷、方、邝三姓来历,邝氏族谱记述如下:“按吴邝氏之先,始自方来,方氏之始,本于神农,得姓曰雷。系神农氏(即炎帝)八代孙帝榆罔之子也,居雷泽以雷为氏,相黄帝伐蚩尤,得胜有功,封于方山,食其邑,因氏焉,历商周汉代,有伟人见于经史,亦复不少。”方氏族谱关于方氏根源:“方家之先,出自神农,神农娶莽水氏女,生临,临生帝承,帝承生帝明,帝明生帝宜,帝宜生帝来,帝来生帝里,帝里生榆罔,榆罔生雷,封于方山,因地为氏焉。”《新百家姓》一书关于雷姓来源:“相传黄帝有个臣子雷公,他的后代称雷氏。”关于方氏来源:“古帝榆罔(神农氏之后)之子雷,封于方山(今河南省禹县西北25公里处,东北距郑州105公里,距少林寺60公里。)后代随以地为姓。”《新百家姓》关于雷、方两姓来源与邝氏族谱所记相同。也就是说,神农八世孙帝榆罔之子居雷泽,以雷为姓,他助黄帝立了功,为表彰他的功迹,黄帝封方山于他。后子孙以地(方山)为姓,取方姓。传至江南方氏六世祖方殷符翁,生七子,长廷康、次廷年、三廷范、四廷远,以上四子均取方姓。五子廷英(江南方氏七世祖),生三子,长子以平,号三七,改取邝姓,宋高宗年间(公元1129年)迁居广东南海大镇乡。也就是广东邝氏始祖。因此南海市大镇乡是邝姓发祥地。次子翔,居湖南。三子朝,居南京等地。六子廷辉,改姓旷。七子廷韬,改姓白。
综上所述。邝氏之先,始自方,方氏始自雷,雷、方、邝三姓流出一源,根同枝分。建在开平市水口镇中山东路的溯源家塾,门联曰:源同一脉,衍以三宗。肯定了雷、方、邝三姓根同枝分、同源分流的关系。
三姓宗族团体组织名曰“溯源堂”。溯源堂组织建于何时,有待进一步考证。最早的开平市水口镇溯源家塾建于清道光26年(1846)年,其次是美国二埠溯源堂始建于1859年,已有148年历史,美国大埠的原宗公所始建于1880年,大埠溯源总堂始建于1886年。溯源堂历史悠久,组织遍布世界各地。如美、加各大城市、古巴湾城、新加坡、菲济、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缅甸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都设有溯源分堂。可以说,凡有三姓宗亲的地方,都建立起溯源堂。溯源堂组织健全,有章程,职员每年改选一次,全美溯源总堂设于美国大埠每三年召开一次全美溯源堂恳亲大会。1995年5月21日至25日,第21届恳亲大会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溯源堂经济实力雄厚,设有奖教奖学金、助学金、嘉奖金、敬老金、救济金等各种奖励福利基金。1926年还在台城创办了族刊《溯源月刊》,美国总堂创办了《溯源季刊》,它们起到了联络宗亲、沟通宗情、侨情、乡情的作用,把宗亲团结在溯源堂周围。

雷、方、邝三姓根同枝分由来图
神农氏(即炎帝)是上古时代姜姓部族的首领,居陕西岐山一带,后发展到中原一带,取莽水氏生子临,临生帝承,帝承生帝明,帝明生帝宜,帝宜生帝来,帝来生帝里,帝里生帝榆罔,帝榆罔生雷(雷氏始祖)。
雷,相黄帝有功,封于方山(今河南省禹县西北),遂以地为姓取方氏,方氏始于此,延至江南方氏始祖方紘。
方紘世居河南光州固始县,王莽之乱举家迁到江左,为江南方氏始祖。


方雄 江南方氏二世祖

侪 储 俨 江南方氏三世祖

赞之 弘之 观之 江南方氏四世祖

长子 次子 三子 叔 江南方氏五世祖,因官入闽为福建莆田方氏始祖

殷符 莆田方氏二世祖

廷范因官入粤,为广东方氏一世祖,廷范生六子,均中进士,时称六桂,均任唐朝要职。

雷氏源流及居住分布
雷氏起源,据族谱记载,神农氏八代孙帝榆罔之子,居雷泽,遂以雷为氏,始得姓曰雷。相黄帝有功,黄帝封于方山(今河南省禹县西北)。这是雷氏起源。历夏、商、周以及唐,奕世相传。
传至唐朝,辅国武臣雷万春将军,与县令张巡、许远镇守睢阳(古县名,以在睢水之阳得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公元757年,安庆绪(安禄山次子)遣将带兵十余万攻城,雷万春奋勇抵抗,在一次战役中,他身中六箭,面不改容,岿然不动,指挥若定,坚守城池。最后因外援断绝,饥不能战,城陷,与张巡、许远等大小战将36人被俘,从容就义,其忠勇英烈事迹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万春公十五世孙,河南大宗一世祖云蒸,讳铖,字金威,号操垣。操垣公年少,父亡,孤苦伶仃,建籍于河南开封府祥符县(旧县名,1993年改名开封县,治所在今河南开封市)。
万春公十九世孙,河南云蒸公五世孙,广东雷氏始祖,讳兰,字馨斯,宦名朝翁,号芝堂,因值金兵乱,遂南下建籍于广东南雄府保昌县沙水村珠玑巷,登进士,任南雄二守(古代州郡行政最高长官,明清称知府)。子二人,长曰豫,次曰复,是时朝翁与恭人(元朝为六品官之妻的封号)阎氏相继而殂,合葬于南雄之寿山。后遭“皇妃之变”,豫、复二公各偕其子迁移于羊城。不久,豫祖卜居于番禺韦涌,时咸淳九年八月(公元1273年),有子三人曰福、禄、寿。复祖则于咸淳九年(1273年)甲子夜迁居于新会县之古博都(相当于现开平市水口辖区)。延蔓于文章都(相当于现台山市大江、公益、水步镇辖区)斗洞里,子孙分居于沙岗、塘面、新塘基、独岗、曹岗、吕边、张良边等十多村。自二世祖复公于公元1273年迁台山市大江塘面乡(现大江镇石桥管区中间村)以来的720多年间,雷氏枝繁叶茂,子孙昌盛,人丁兴旺,现分居在台山市公益镇的张良边管区;大江镇的石桥、河木、大塘、棠棣、新大江、拱桥、里坳、陈边等八个管区;水步镇的井风、茅莲、长坑等三个管区共95条自然村,人口约1.5万人以上,另分居在四九镇、台城镇、三合镇、冲蒌镇、斗山镇等28条自然村人口约6千人。朝翁七世孙,讳昂,字伯颙,迁居于台山海宴,现分居于海宴镇河南、新河、沙头、澳村、沙边、汶村镇的沙浦、雷许村、上坑等人口约5200人,皆是伯颙公之后裔。公卒于明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7月20日,享年67岁。此外,朝翁七世孙积善公及十三世孙文力公迁居中山市沙涌即现在中山市环城区渡头村,现在人口约五千多人。据上述不完全统计,居台山雷氏共约3.1万人。此外迁居阳江的有八世祖观保公,九世祖癸长公、阁、斌等四公。


方氏源流及居住分布
自炎帝八世孙帝榆罔之子雷受封于方山,后子孙以地为姓,方姓自此始,世代相传,夏朝相公,周朝叔公,秦朝覆公,汉朝宏公,世居河南光州固始县,故方氏属河南郡。汉朝宏公,遭王莽之乱,举家迁徙至江左,因此,江南方氏以宏公为始祖。至唐叔公,唐宣宗大中八年(854)甲戌进士,任都督府长史,从二品官,因官入闽,世居莆田,为福建莆田方氏始祖。莆田乃方氏发祥地。叔公生殷符,殷符生七子:廷康、廷年、廷范、廷远、廷英、廷辉、廷韬。三子廷范,生六子:仁逸、仁岳、仁瑞、仁逊、仁载、仁远。兄弟六人均中进士,时称“六桂”,均任唐朝要职。至第九世宗元公因官由闽入粤,生三子,为南海、番禺、中山、开平、新会等县方氏始祖。莆田方氏十二世祖广东方氏十世祖方道盛(生于宋理宗淳佑五年(1245),宋度宗二年(公元1266年)考登进士,同年御选为驸马。因宋末宋元交战,1278年6月随宋室撤至广东新会崖山,建立行宫,元军南侵,宋元两军在崖山海面进行大决战,宋朝大败(新会古井镇崖山祠现在是著名的名胜古迹游览区,又是该市的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母令诸皇亲择地而居。驸马道盛公携宋度宗长女信安公主赵庄懿迁新会古冈州平康都(现开平市茅冈),后分居古宅茅冈,始立开平方氏一世祖。道盛公终于元成宗大德十一年。清顺治年间始建驸马祖祠,祠址在现开平市圹口镇宅群管区庙边村。该祠大门口上方刻有“驸马方公祠”,楹联曰:“婚联宋室,派衍莆田”。至莆田方氏第21世(即开平方氏第10世),艮、坤、巽、渐四公由开平圹口古宅迁台山下川上南澳村居住,至今约五百年历史,该村建有驸马方公祠。莆田方氏十一世(开平始祖道盛公是十二世)宗一公,于宋理宗年间(1240年前后)由新会马涌迁下川水洋村,始立一世祖,该村建有宗一方公祠。
方氏后裔集中居住在下川镇平埠、南澳、家寮、牛圹、水洋等15个管理区的21条自然村,共约750多户3430多人。


邝氏源流及居住分布
邝氏之先,始自方。江南方氏支系七世祖方廷英,生三子,长子以平,讳询,号三七,改取邝姓。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邝询在宋朝廷任内侍(传达皇命的小官吏)。三月,发生“苗刘之变”,询公忖思朝政动乱不安,于1129年4月全家南迁广东南海大镇乡尚书朗里,构庐建业,教子成名。询公也就是广东邝氏始祖,南海大镇乡也就是广东邝姓发祥地。
以平,生四子曰谚、让、诚、谆。谆公生三子,长子一元、次子一声、三子一俊。谆公1142年登进士,1146年登科,1152年膺任临安京城大尹(汉代都城行政长官称尹),1168年,诰封光禄大夫(官名,主要掌管皇室的膳食),太子太保(辅助皇太子的官),宣城侯爵。何、冯夫人荣膺正一品夫人之封。谆公官居临安60年之久。1217年,元兵攻宋,谆公上疏缓金伐元,次年被贬辞朝,带领全家南迁惠州河源县,1219年愤闷而死。谆公逝世后,兄弟三人,秉承遗嘱,遵从父命,分居各处。一元公以世臣之子,留居河源,长守父墓。一声公迁新会县古冈(历史上曾置冈州,州治今新会城,故会城又名冈城,新会又名冈州,古冈山在新会城附近,“古冈独松真茂盛”,是新会县八景之一),为新会、开平、台山三县邝氏之祖。一俊公返居南海大镇乡。
三世祖一声公生于1155年10月2日,终于1246年7月8日。26岁登第进士,点为朝奉大夫,刑部主政,历任刑部主事、国子监祭酒、尚宝司署、钦差提督、刑部尚书,诰封太子太保、朝奉大夫等,前后达三十余年。谆公逝世后,一声公于1225年由河源迁新会古冈,后又迁古博里潘村甲。木房(现属开平市辖)。一声公生二子。长子讳奎,字公昭,是开平潘村邝氏之祖。次子讳兴,字公表,生于1197年9月9日,终于1269年3月。公表公于宋理宗淳佑年间(1241——1252年间),由潘村迁到新宁县冲云堡忠心村(现属台山三八镇冲云管理区忠心村)。四世祖公表公是台山邝氏始祖,忠心村是台山邝氏发祥地。
邝氏子孙繁衍昌盛,枝繁叶茂。自四世祖公表公至今约800年间,由第四世繁衍至33—34世,在台山有13835人,分居在全市12镇的154条自然村。
公表公生四子:长子道昌、次子道真、三子道荣、四子道进。三子道荣无嗣,实际是道昌、道真、道进三大支系。
道昌系:以台城仓下管区为基地,分居在台城、四九两个镇的三个管理区24条自然村,365户,1418人。其中24世祖集充公由仓下迁居四九镇圹田管区莲圹村、中村,32户122人,四九镇松头管区龙安村5户30人。
道进系:子孙集中居住在斗山镇福场管区东洋村,及三合镇马山口村、下马跡村,125户600人。
道真系:居住遍布于全市12个镇123条自然村,2345户,10131人。
道真系又可以按七世祖仪凤、天锡兄弟分两支系。
仪凤支系:以三八镇新余管区洞美村为基地,分居于附城、三八、三合、四九、都斛、赤溪等六个镇,七个管理区的10条自然村,116户,526人。
天锡支系:是台山邝氏最大的支系,遍布全市35个管区的113条自然村,2229户,9605人,其中又可分冲云与岭背分支。
冲云分支(现三八镇冲云、云东、新余三个管区总称)以冲云为基地,分居在六个镇12个管区,54条自然村,共1044户,4559人。
岭背分支是以13世祖金华(云岫)由冲云迁居岭背繁衍的,以附城镇岭背为基地,子孙分居于三合、四九、附城、那扶、都伏等镇的14个管理区,38条自然村,共804户3395人。
刘真洞分支是以刘真洞为基地,12世祖郭安后裔,分居于5个镇9个管理区21条自然村共381户,1651人。

居住分布现状
支系 自然村 户数 人口数
总计 154 3267 13835
道昌 24 365 1418
道真 123 2345 10131
仪凤 10 116 526
天锡 113 2229 9605
冲云 54 1044 4559
岭背 38 804 3395
刘真洞 21 381 1651
道进 3 125 600
台城 377 1508
外县迁来 4 55 17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24538邮件:ts686@126.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