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 :
朱 氏
  • 2024-06-28 15:54:01
  • 来源: 台山市人民政府
  • 发布机构:台山政府网
  • 打印】   【字体:    

  ——以国为姓,邾去邑为朱。

  相传古帝颛顼高阳氏后裔曹挟,周封于邾(今山东省邹县东南),其国民以国为姓,称邾氏。战国时邾国为楚所灭,其遗族去邑为朱姓。时至今日,朱姓发展在全国诸姓氏中排列第十四位,是大姓氏。

  台山朱氏源流於南宋时起分三期徙入

  据家谱记载:“朱氏发源于徐州沛县。后流来州碭山。及后又流于句容。由句容流楚,一移于凤阳府;一移于福建建宁。”这段扼要的记载,既清楚地指明,“邾”去阝为朱,朱姓发源宝地是沛县;同时也指明,先祖从中原向南迁徙的路线图示。

  在中国的历史上,一代名臣或良将,都有一部璀璨的谱牒。据查台山朱氏各地族谱记载,朱氏徙入台山,始于宋代,其源流主要分三期徙入。

  第一期 宋时臣民

  宋时元兵入侵,宋皇朝被逼迫从中原迁都江南临安(杭州),后又从临安败走广东省的新会市崖门。故有大批宋时臣民随之涌进江南,有的流入台山。时下聚居于台山市西北部的附城镇朱洞、平岗、泡步、淡村暨三八镇邹村及三合的朱氏据他们的族谱记载,其先祖是这个时期徙入台山的。入粤始祖系文焕公。

  文焕公系南宋理宗嘉熙二年进士,大理寺评事。有关文焕公入粤的记载或传说如下:

  勤王护驾说

  据广东省清远市上下岳朱氏族谱载:“(宋)德祐二年,元伯颜陷临安,入寇上北狩。益王即位福州,檄诏诸路勤王。公投袂奋兴,招募义兵,亲率入口。旋护驾南来,驻跸于广州。祥兴改元,移驻崖山。公奉召督师,拒元于北江。贼众我寡,失利殉国。子继贤从征,乘夜负尸潜奔葬於清远横石里……”。其家眷随宋室入粤,流入台山。

  龙虎凤三兄弟逃兵乱说

  洞、平、泡朱氏族谱记载一个这样的传说:“文焕公於朝廷弹劾权臣失败,被贬岭南。迨至兰玉(人龙)、兰茂(人虎)、兰瑞(人凤),兄弟三人,兰玉居长,职司贡举,居南雄沙水村。因遭胡妃酿祸,诰行摈斥,分散连枝,徉狂就道。天启其迁,越岭而南,望古岗城而至。慎龟不协,再至长沙,犹未满怀,终至朱洞。”这段传说,因“胡妃案”在年代上与文焕公有关连,而与其裔孙则在年代上有出入。但随宋室南下臣民,因逃兵乱而流徙至台山朱洞,择地定居,符合当年汉民南下的历史事实。
综上所述,聚居於台山西北部的朱氏,其先祖是宋时臣民,因兵乱而流徙至台山。

  第二期 明朝冠带千户指挥使蕃衍的后裔

  朱氏在明朝时是国姓,明皇朝分封其子孙为王为官,由帝都四溢全国,据广海东荣里(老朱村)村史的传说和族谱记载,他们是明朝由一位冠带千户指挥使的官员朱少弟遗下的子孙蕃衍起来的。

  “少弟公,系南京宁国府人。元末随明太祖朱元璋削平元乱后,封指挥使,调任广州府前卫。明洪武二十四年,又调任文海冠带千户指挥使,奉令兴建广海卫城防倭。后少弟公回南京,留下淑配夫人管氏带一子鹤侣。鹤侣公承父职为世袭冠带千户指挥使。世世代代在此居住”。现在广海城的朱家巷暨乐家村,东荣里等村落的朱氏,是鹤侣公蕃衍的后裔。

  第三期 清乾隆年间徙入的客家朱氏

  据赤溪县志暨该地朱氏族谱记载,该支客家朱氏,其入粤始祖是章甫公。章甫公是朱熹的第七世孙,江西芦陵参佐铨公的后裔。约於南宋末年或元朝时从江西入粤,在嘉应州以儒学立业。后其子孙经多处流徙,於清朝乾隆年间流入台山,分居於四九和三合两个地带。迨至咸丰六年,五邑地区爆发土客相斗,这两个地区的客家朱氏再流徙至本市东南临南海的赤溪半岛居住。

  台山朱氏的发展

  於宋、明、清时徙入台山的朱氏,随着时间的伸延,其子孙在就近连片聚居的同时,向西南沿海海宴地区及外省市(县)暨全球拓展。

  就近连片聚居
於南宋末或元代徙入台山附城朱洞卜吉相地定居的兰玉公,时下其子孙蕃衍,不仅住满整个朱洞管区属下所有的自然村庄,而且还分支拓展至毗邻的平岗、泡步和三合的洋栏、新一及开平市加羊路,形成就地连片聚居。据说随同兰玉公一起徙入的兰瑞公(人凤)祖裔,到景文公时,拓展了淡村和邹村的两大支脉,还分流徙入三合那金暨新会市丹灶及中山市的曹步等地,与朱洞兰玉公(人龙)子孙聚居地连结成一片,遂形成人数众多的朱氏聚居地带。

  向西南海宴地区迁徙

  海宴地区在台山实施县制时是第九区,现分为沙栏镇、海宴镇和汶村镇三个政制镇。该地区靠山临海,有大片良田和滩涂,海水又可晒盐,是一个富饶的鱼米之乡。由于大量的自然资源可开发,人们易於揾食,特别在清初,清皇朝为了防范台湾“反清复明”势力扩张,对沿海地区曾实施封锁政策。后来取消封锁,因此吸引四方流民向该地区迁徙,朱氏也随之陆续徙入。据不完全统计,海宴地区共有三百七十多条自然村,而朱氏聚居的村落占有三十九条,人口达一万之众,是仅次於陈姓、李姓,居第三位的大姓。

  据村史传说和该地区朱氏族谱记载,时下聚居於朱屋、朱沙湾、禾义路等地的朱氏,是人凤祖裔源达公的子孙。源达公是从开平市四九徙入的;聚后於沙栏山咀的朱氏,先祖是从台城北部徙入的;聚居於仑定村的朱氏,朱前坡祖是从广海徙入的,朱凤素祖则从淡村徙入;而聚居於春场的朱氏,先祖是来此晒盐的朱氏工人聚居形成的村落;而五村朱氏,该村原住五姓人家,叫五村,后来该村朱氏广招宗人入住,遂形成全部由朱氏聚居的大村庄。在历史上,该村有不少村民仍远路到附城朱洞拜祭兰玉公。可见,海宴地区的朱氏,基本上是由四方朱氏陆续进入定居的。

  向美加暨全球徙移

  台山是全国著名侨乡,现居海外人数比市内人口还要多,故县称海内外有“两个台山”。据查台山人出国的历史资料,在清末,清廷腐败,列强入侵掠夺,民不聊生,而台山人因水利失修,在自然灾害面前,又有“苛政猛於虎”的压迫,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但台山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西部,又是沿海地带,对海外信息比较灵通,故当列强来华掠夺劳动力时,为穷困逼迫的台山人就铤而卖身,通过与“猪仔头”(老板的经纪人)签订卖身约,出国当苦力(台山人叫“卖猪仔”)这条渠道,一批又一批地到海外修铁路、开矿山。当捱尽人间的千辛万苦,於合约届满,尚留残命之际,对比揾食的苦楚,仍比在国内揾食要好时,他们就将积蓄下来的血汗钱,一方面寄回来养家糊口,支持子女上学读书求知识;另方面,替国内亲人办理出国移民,故台山华侨人数多,遍布全世界。

  在海外的台山朱氏,据台山朱族侨刊《紫阳月刊》与海外宗人联络的资料,旅居美国、加拿大的人数最多,尤其在美国的加州,人数既多又相对集中,位於该州的三藩市,华侨叫旧金山或称大埠,在该市不仅台山移民人数多,而朱氏移民该地区的人数也是最多的。

  身居异邦,因离乡别井,亟需守望相助,故海外华人华侨,以国为界限,组织成立会馆;以省、市(县)为界限,成立同乡会和以学校为界限,成立校友会。而最令他们感到亲切的,则是同乡会和以姓氏或宗系为界限的堂、会、所和房。这些侨社宗团,既能互相联络,又能为侨民办实事,故很受欢迎,至今仍青春长盛。
在美国三藩市,以台山朱氏为主体,组织成立“美国三藩市朱沛国总堂”,并在南加州的洛杉矶市成立“罗省朱沛国分堂”;还以朱洞兰玉公系成立新广和房和平溪房;以景文公系成立淡溪房和邹溪房,同时两房联合购置楼业成立“思德堂”,共同奉祀景文公,这些宗亲团体与美加各地宗亲广泛联系,与故居地一脉相承,十分清楚地表明,他们是从台山徙来的,祖籍在台山,根在台山,是中国龙种。

  一九九五年,以美、加和港澳宗亲为主,合力在台城城西筹建的“朱沛国楼”落成,成为台山朱氏慎终追远,寻根问祖的中心和为海内外朱氏宗亲联络宗谊的桥梁。

  在历史的长河中,朱氏人才辈出为国家、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作出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名字,在中华民族史册上闪着光彩。

  远在古代大舜时就有良臣朱虎,战国时有义士朱亥。汉时的朱买臣,他是一个“负薪苦读成才”的成功典型,被搬上戏曲舞台,在日本还有石块雕塑他的形象让人们瞻仰学习。他助汉武帝平定东越,扩大汉朝疆域立了大功,同时还把朱氏带到南方,成为南方望族。

  到宋时,在中国的福建省出了一位名声盖世的理学大家,中国古文化骨干之一的朱熹。他的理学思想,是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史学家素有“北孔南朱”评说。朱熹的学术思想,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的影响极大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价值,是一位世界文化巨人。与朱熹同时代的还有一位饮誉文坛的女诗词大家朱淑真,她写的一首《元夜曲》,幽怨感人,脍炙人口。

  距今约六百多年前,凤阳府的朱元璋,由一个贫无立锥之地的究和尚,从投身反元义军到统一全国,建立了明朝。这位平民皇帝,被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上的超级巨人”。

  在近代还有资产阶级革命家朱执信,在现代有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当代有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等,他们在推翻帝制,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功勋彪炳。

  值得提及的还有抗日名将,台山市平岗老村人准将师长朱岳。为了抗击日寇侵略,他率部参加长沙四次会战,战斗至烈,副师长阵亡,他也数处负伤。该师官兵的英勇事迹,被国家军委命名“忠勇师”。抗日良将令人景仰。

  台山人杰地灵,现居美国有祖籍台山的世界一流科学家朱经武,有旅居非洲聿巴布韦国教授、国务活动家朱惠琼,和居香港的爱国爱乡金融实业家朱正贤等,精英辈出,不胜枚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知识产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知识产权等问题, 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65827邮件:tssxzzx@jiangmen.gov.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