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
光明网以《台山:展侨乡文化繁花,建数字服务平台,促群众文化繁荣》为题
聚焦台山
近年来,台山市持续深化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台山市人民政府印发《台山市文化发展改革“十四五”规划》,通过创作文化艺术作品、组织文艺展演等形式,搭建群众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扩大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社会参与度,将群众性文化活动与乡村文化治理相结合,着力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市。
台山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之乡”,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曲艺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广东省民间飘色艺术传承基地”等称号,市图书馆连续7次蝉联国家一级图书馆。台山市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中关于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方面成绩显著,得到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广泛关注,被先后报道10余次。
以文化艺术作品创作提升群众性文化活动质量
台山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
以戏曲作品提升群众文化素养
台山市推进文化文艺工作稳步发展,努力扩大高质量文化服务和供给,让市民的文化获得感更强,更好地通过文化发展凝聚起向上向善的磅礴力量。
一是制定规划。台山市贯彻落实广东省委常委会会议提出的“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指示精神。台山汇聚各方合力,制订《台山市文化发展改革“十四五”规划》,让全市人民乐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二是推广典型。举办“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胜利80周年展”等50多场展演展览,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举办《人世间》征文创作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座谈会、《茶王》《暗香》研讨会等活动,得到光明日报、中国散文学会、广东省文艺评论基地等主流媒体、有关社团和专家关注。
三是创作精品。成立全国第一个银信文化研究社会团体——台山市银信文化研究会。大型侨乡历史粤剧《海永无波》获得“戏剧中国”2021年度戏曲类“最佳剧本奖”;《石花仙子》获评“戏剧中国”2022年度作品“戏曲类·最佳剧本奖”。近年来,台山文艺作品获得国家级奖项14人次、省级奖项13人次、地级市奖项28人次。
以文旅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所需
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居民日常生活,满足全市人民的节日文化生活需求,台山市在春节期间启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台山年”迎新春文化活动,线上线下打造侨乡文化盛宴。
一是线下展演。“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台山年”迎新春文化活动,包括各类文旅活动192项,全面覆盖台山全市17个镇(街),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二是线上展播。“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主题活动,通过美术、摄影作品进行线上精品展示,引领群众在“云端”感受文艺的魅力,为新年注入浓厚的文化气息。
三是广受关注。2024年2月13日,2023年1月24日、1月28日,《人民日报》分别在头版《广东台山市百乐园小区自建服务中心:更和睦的邻里情》、头版二条《活动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四版头条《幸福祥和过春节文明风尚暖人心》报道了醒狮贺新春、文明实践树新风等文化活动;2023年1月27日《光明日报》02版综合新闻的“新春走基层”专题进行全面报道,并于2023年1月28日中国文明网“各地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进行报道推介。台山“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迎新春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入选中宣部、中央文明办2023年春节期间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案例线索。
以红色文学传递侨乡家国情怀
台山市被誉为“世界华人寻找乡愁的胜地”,为海内外创作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巴金《机器的诗》、秦牧《祖国之爱》、夏衍《走险记》等文学作品家喻户晓。
一是撰写华侨家国情怀。台山籍作家刘怀宇以新宁铁路的建设为背景,创作出长篇侨乡题材小说《远道苍苍》,讲述了华侨陈宜禧的传奇人生,让海内外台山人通过文学作品更加了解和热爱家乡。近日,《远道苍苍》入选2023年茅盾文学奖候选名单。
二是推出红色文学精品。台山以文学的方式诠释和传承红色精神,2021年推出《“礼赞百年党史”——台山市优秀文学作品集》和系列红色小说集《暗香——“红色故事传奇台山”》,依托文字的力量,讲好台山故事、传播台山人精神。《暗香》小说集出版之后,里面的小说被各级报刊和网络平台转载,受到了读者的好评和热议,在文学界引起了较大反响。
三是营造浓厚创作氛围。近年来,台山本土作家陆续出版文学作品30多部,如《台山排球故事》《路过秋天的温柔》《川岛故事》《锦绣归程》《船行南海》《感知台山》等。台山市作家协会会员积极投稿,参与创作《百姓小康故事》,台山市文艺评论协会出版了《台山市文艺作品精选集》《抗疫情作品集》2部文学作品集。光明日报客户端刊登《“红色故事,传奇台山”岳勇小说集〈暗香〉研讨会在广东江门举行》推广宣传。
打造群众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
台山市整合利用群众文化活动资源,打造数字文化资源库,优化资源结构,提升资源质量,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平台的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功能。
建设数字化新型智慧图书
以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为契机,打造江门市首个“党建+智慧图书馆”,创新“互联网+党建”服务新模式,实现“定时学习”到“随时学习”,“传统阅读”到“有声听书”。
一是加强数字化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以“实用+创新+主题”为设计理念,建设“智慧党建”“地方文献数字化信息终端”“传统阅读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信息管理平台”“多功能阅读区”等五个体验区,覆盖党建、政务、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的数据信息。
二是创新党建文化服务模式。打造新型党建活动和学习阵地,搭建党建有声互动空间,将“智慧党建”“红色文化”“有声阅读”融为一体,为党员群众打造一个沉浸式学习、互动、体验的平台,实现党建知识即点即学即入心、随听随读随分享。
三是提高公共文化覆盖面。开展云端空间建设,涵盖数据开发、功能拓展、用户体验等方面,以资源整理为主,加强与用户互动,通过“云课堂”“云展览”“云讲座”等打破传统的阅读方式,将公共文化的覆盖面打开,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台山市打造的智慧图书馆案例获澎湃新闻、搜狐网等网站报道。
建设数字文化馆互联网平台
台山加大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送力度,加强数字文化资源“进村入户”工作,全市大型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实现线上推广,让广大群众更方便、快捷享受优质公共文化资源。
一是互联网平台展览。数字文化馆互联网平台将台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文旅资讯、文化品牌活动等通过虚拟展览的形式,让群众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电子设备在平台上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场馆、不同类别等维度分类随时随地进行搜索浏览和学习,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欣赏到珍贵的文化艺术。
二是拓宽群众参与渠道。支持所有文化场馆信息在平台进行展示,群众可查询场馆相关信息包括场馆位置、可容纳人数、开放时间等,并可线上预约所需场馆;平台展示全市文化活动时间、地点、内容等,群众可线上报名参加文化活动,多方面拓宽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渠道,增加群众的参与感。
三是跨领域合作与创新。接入志愿者服务,通过支持线上进行志愿者招募、在线报名成为注册志愿者、线上志愿者考核等服务,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文化资源可以与其他领域进行融合,共同打造具有创新性和多样性的文化服务形式。台山政府网发表《聚焦公众需求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扩大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社会参与度
台山市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服务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需求,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行动,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大力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
以全民阅读系列活动推动群众广泛参与
台山发挥独特侨乡文化影响力,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阅读推广服务体系,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有效提升社会文明风尚。
一是构建“智慧阅读空间”。搭建“数字+阅读”新型数字化阅读模式,构建良好的数字阅读生态。在市行政服务中心打造智慧图书馆体验空间,投放覆盖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的视频、图书、报刊等资源。利用朗读亭、触摸屏、留声墙等8种设备随时阅读、收听各式各样的党建书籍、文学经典,满足多元化的阅读需求。构建“新型党建空间”,将公共文化服务与政务大厅融合,搭建党建有声互动空间,培育新型学习阵地。把“智慧党建”“有声阅读”融为一体,逐步提高全民阅读的质量和覆盖面。
二是集中开展“书香台山 全民阅读”活动。利用每月20日“台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日”集中开展“书香台山全民阅读”活动。突出名家效应,开办新时代文明实践“作家讲堂”,邀请台山籍知名作家做客直播间,线上和广大市民、学生分享创作历程,让全民参与蔚然成风。邀请本地作家参加创作分享会,与读者现场分享心得,讲好台山故事,引导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到阅读中来。突出公益导向,建设文明实践“悦读馆”,营造书香成长氛围,实现快乐阅读。
三是搭建文化服务阅读平台。搭建多层次、多样式的阅读平台,实现书本从“指尖”到“身边”。创建文化服务“惠民室”,以“政府+社会合作”的多元化办馆理念,建设城市中心图书馆,全市铺设多家分馆、自助图书馆、农家书屋,实现资源互补、价值共享。创立全民共享“阅读角”,让市民、游客利用碎片化时间,享受快乐阅读时光,持续推动全民阅读、全民学习。
以非遗展演活动引导群众学习参与
台山紧紧围绕非遗系统性保护、非遗可持续发展、非遗促消费等内容,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加大非遗宣传和影响力,营造非遗保护传承良好社会氛围的同时,让非遗走进群众、融入生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参与感和获得感。
一是全面开展非遗普查申报。继续深入挖掘整理有价值、有侨乡特色的非遗项目,组织“台山嫁女饼制作技艺”“台山青蟹烹饪技艺”“南村烧鹅制作技艺”三项目成功申报列入第十批江门市级非遗名录。至今挖掘整理并核定公布台山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有7大类别54个项目。
二是精心开展非遗展演活动。采取政府主导,发动华侨、社会热心人士广泛参与方式,想方设法增加资金投入,为非遗活动搭建展演平台。开展“粤韵非遗盛夏传扬”台山广东音乐名家专场音乐会,组织台山广东音乐、浮石飘色、台山民歌、台山曲艺、舞狮等民间传统艺术类非遗项目参加展演,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活动,将台山市54个非遗项目和77个非遗传承人资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制作成展板进行巡展,有效推进非遗传承和旅游融合。
三是大力扶持非遗产业发展。定期组织传承人深入基地开展培训,培养后备人才,加强传承人的申报认定,扶持传承人开展活动。积极探索“非遗+产业”“非遗+文创”模式,大力扶持非遗传统技艺形成可持续发展产业。其中,海宴冬蓉、大江传统家具、冲蒌编织、广海咸鱼已基本形成产业。“台山玉石雕刻”等4项目入选江门市级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铸剑技艺非遗传人陈再荣登上央视科教频道《探索·发现》匠人·匠心栏目。台山创作的舞蹈音乐作品《打龙船》在2016年度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获舞蹈类一等奖并在2017年全国校园影视春晚上表演,在CETV2和深圳生活频道多次播放。
群众性文化活动与乡村文化治理相结合
台山市将“党建引领、一网三联、全员共治”乡村治理模式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合起来,不仅有效提升了村庄治理水平,也提升了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村文明程度。
建立艺术家与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对接
台山市开展乡村艺术普及活动,依托台山历史悠久的非遗文化,推进“艺术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文化建设品质。
一是打造乡村美育特色。举行广东省高校2023年度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广东二师)暨许钦松艺术基金会乡村美术教师培育计划·江门专场,以美术为桥梁,坚持将台山地域文化融入美育教育,开展以“台山非遗之美”为题、传统家具制作技艺等非遗专题授课活动,落实美育浸润工作。
二是开拓创作思维。启动“南国心像”艺术驻地创作计划,邀请全国高校艺术家来台山进行创作和展览,举行专家理论讲座,为81名当地骨干教师学员搭建交流平台,进一步加强与台山文化艺术界交流合作,开启了新的创作和教学思路。
三是传承发展广东音乐。台山注重传承红色文化,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出生于台山的李凌对新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对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中国交响乐团的发展都作出了伟大贡献。2023年,纪念李凌诞辰110周年交响合唱音乐会在台山举行,本次活动被广东发布、南方+等多家媒体报道。网易网、搜狐网报道《许钦松艺术基金会携手广东二师走入台山,为乡村美育赋能》。
开展村晚等农村节庆活动
台山市开展“村晚”等富有文化特色的农村节庆活动,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乡村名片,打造节庆新民俗。
一是高效开展线下活动。台山市以“相约侨乡文明花开”粤剧“村晚”为主题,以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文明创建知识为内容,以粤剧小戏为形式,演绎《芦花荡》等一段段经典名戏。
二是发挥线上平台优势。网络同步进行线上直播,吸引了台山市超过16万群众及网友。通过“村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精彩的“文化盛宴”,点亮村民的“夜生活”,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从而实现文化乐民、文化惠民、文化育民的目的。2023年,台山政府网报道《水步镇开展“相约侨乡文明花开”粤剧“村晚”》。
加强乡村文化空间规划布局
台山市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站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通过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把文化节目送到基层群众身边。
一是推动资源有效整合。整合33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及乡村大讲堂、农家书屋、“非遗”传承、红色文化、志愿服务站等“多位一体”实践阵地,推动23个国家级、省级、江门市级文明单位代表和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5个省级示范站深度结对共建,精心打造文明实践“第一方阵”。
二是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发挥“台山好人”、各类模范、“新时代好少年”、返乡人才、“五老”人员等“百姓宣讲团”力量,深入开展“红色讲堂”“党史故事我来讲”等传承红色基因志愿宣讲活动。打造“音乐党课”精品范例,深入乡村(社区)、田间地头开展常态化宣讲,2023年,举办系列宣讲活动达6000多场次。
三是结合地方特色活跃乡村文化生活。台山市聚焦传统民俗,打造“一镇一特色”年俗体验,深入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明在哪里”广场舞大赛等活动,充分结合当地文化名片,推出一系列特色传统节目,其中,三合镇举办“打铁花”焰火表演,四九镇举办新春音乐会。2023年1月,台山市“文化进万家”特色文化活动获中国青年报宣传报道。
台山市立足侨乡文化资源优势,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台山市政府不断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宽广的学习和参与的平台,从而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形式。通过积极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有效对侨乡资源进行更加充分的利用,发挥其经济效益,带动侨乡经济高质量发展。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知识产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知识产权等问题, 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65827邮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