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市“旅游强市”战略的实施和全域旅游的开展,台山的旅游犹如一艘巨轮,蓄势待发,扬帆起航!
台山是旅游资源大市,海陆兼备,在江门旅游的版图里占据相当大的份额。党的十八大以来,台山的旅游事业迎来一轮新的发展高潮。随着全域旅游的深入发展和台山中国农业公园、广东镇海湾红树林湿地公园等大项目纷纷落户,赋予了台山旅游更深层次的内涵。台山的旅游步入了一个蓄势勃发的阶段。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台山大力实施“旅游强市”发展战略,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连续6年被评为“广东省旅游综合竞争力十强县”,并成为第一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地区。廖海丹是一位在我市旅游界打拼了20多年的资深旅游工作者,见证着台山旅游的点滴变化。她说,台山这几年的旅游变化可以概括为“路畅景多、游客越来越多”。春天可以来台山赏花,夏天可以来台山的川岛、浪琴湾、铜鼓湾滨海游,秋天台山乡村游魅力多彩,冬天台山特色的温泉也很受欢迎。我们每年的旅游接待量都有20%以上的增长。
台山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吸引了不少旅游大鳄进驻。颐和温泉城总投资50亿元人民币,计划分三期打造成高端综合商业旅游项目,他们计划将整个温泉打造成有5家主题酒店、2000多间客房、7700多间住宅的大型综合旅游项目。该公司总经理陈邛认为,台山作为一个县级市,地域辽阔,有3000多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这里空气清新,自然环境非常适合开发搞旅游。
市旅游局负责人表示,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旅游强市”战略举措,符合当前台山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目前,我市正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这一目标,以“龙头带动、精品串连”为抓手,大力打造“一核两廊三片区”的旅游发展体系。“一核”是指川岛旅游区要提质升档,努力打造成为国际特色海岛旅游目的地;“两廊”是指打造汀江华侨文化走廊、海上丝路文化走廊,“旅游+文化”完美结合;“三片区”是指建设滨海风光片区、田园山水片区、温泉养生片区。
按照台山旅游的发展思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从全域旅游体制改革、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旅游精品项目、旅游招商引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旅游宣传营销、旅游人才培训等几大方面加大力度,取得突破,成效显著。特别是今年以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动作频频,全域旅游体制改革“台山模式”初步成型。按照国家旅游局《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要求,探索建立与全域旅游发展相适应的旅游综合管理机构,台山市旅游发展委员会、17个镇街旅游发展工作办公室已全部建成,并建立旅游巡回审判点,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旅游管理中队、市场监管局旅游分局也相继成立,形成从上到下各级党政部门齐抓共管的有效机制。
“旅游强市”初见成效的具体表现是全力打造旅游精品项目,形成新业态,开拓“旅游+”新时代。
通过打造广府人出洋第一港--海口埠项目,建设银信博物馆,使之成为南粤古驿道示范段,并成功举办2017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使银信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在公共空间中得到了充分展示,让银信文化获得重生,并补充了城市文化,形成“旅游+文化+体育”的新格局。
上川贸易岛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项目进展良好,同时正在全力申报国家海洋遗址公园,以海丝文化提升川岛旅游品质和内涵,将建成“旅游+文化”的精品项目。
中国农业公园“禾海稻浪”主题园已具雏形,施工进入攻坚阶段,部分工程收尾冲刺。那琴半岛地质海洋公园、颐和温泉等景区,力争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提高台山旅游的品牌形象。
以创新和特色为抓手,突出党政统筹、融合共享的创建原则,通过政府、国企、民资等多形式多渠道建设一批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驿站)。其中由斗山镇政府投资建成的斗山驿站,探讨“旅游+侨文化”新思路;台山市旅游集散中心,成为国企打造“旅游+交通”的精品项目;台山市北部旅游集散中心和广海渔人码头旅游服务中心,民营企业进入“旅游+工业、农业”的领域。
营销宣传有声有色。近年来,我市加大旅游宣传和旅游营销力度,大大提升台山旅游形象和声誉。今年,市旅游局鲜明提出“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节庆、镇镇有传承”的宣传推介思路,加强与各镇街、各部门联动,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打造主题突出、社会认可度好的节庆活动,形成上下结合、横向联动、多方参与的全域旅游营销格局。
据统计,台山旅游接待人数2013年的670万人次,旅游收入43亿元,预计今年底将达到1140万人次,旅游收入87亿元,实现翻一番目标。(稿件来源:张志强 李研)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24538邮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