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 :
日咳夜咳,警惕“百日咳”!
  • 2024-04-02 08:57:28
  • 来源: 台山发布
  • 发布机构:台山政府网
  • 打印】   【字体:    

3月30日

“百日咳今年已致13人死亡”

登上热搜第一

并引发热烈讨论

  据国家疾控局官网定期发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2024年1月1日至2月29日,全国报告百日咳32380例,死亡13例,报告的发病数是2023年同期(1421例)的近23倍

640.png

什么是“百日咳”?

  何为百日咳?根据国家疾控局近日发布的百日咳健康知识问答,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病程较长,典型病例可表现为持续2至3个月的咳嗽,无免疫史的婴幼儿发病风险较高

  百日咳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带菌者在咳嗽、说话、打喷嚏时,带菌的呼吸道分泌物会排入周围的空气中,健康人因吸入一定量的病原菌而被感染。

下面这张图

“揭秘”百日咳的整个病程

微信图片_20240402085819.png

发病率为何呈现升高趋势?

  上海市疾控中心曾于2023年3月7日发文称,近年来,全球百日咳的发病率呈现升高的趋势。2017年以来,我国百日咳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其中青少年及成年人发病率显著增高。

  针对这一趋势,上述文中解释了青少年及成年人发病率显著增高有多重原因,主要是四方面原因

  首先,由于目前我国使用的百白破疫苗仅可用于7岁以下儿童,7岁及以上的青少年和成年人暂无可用的预防百日咳的疫苗,但是儿童时期接种疫苗产生的保护性抗体,其保护作用随着年龄增长而减退,这是导致目前青少年及成年人发病率显著增高的重要原因;

  其次,在疫苗的筛选压力下,细菌的抗原会发生变化,从而使逃逸的疫苗产生杀伤作用;

  第三,检测技术的提高也是百日咳检出率增加的一个因素,在WHO和美国CDC的诊断标准中,PCR检测的结果能够用于百日咳的确诊。我们国家目前是通过对人群开展监测,主要基于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病原分析来诊断;

  第四,有些患者症状不典型,容易漏诊,这也是造成疾病传播的原因之一。

专家提示接种疫苗和对症治疗

  深圳市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邓继岿表示,百日咳的典型症状是“无热咳嗽”,即患者往往不发高烧,伴随痉挛性咳嗽和鸡鸣样回声。尤其是婴儿感染后,症状多不典型,易出现气促、呼吸暂停、呕吐等,出现以上症状要及时就医排查,以免延误治疗。

  如何做好预防?健康知识问答还明确,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病和重症病例发生风险

  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儿童应在3、4、5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含百日咳成分疫苗。适龄儿童应及时、全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未接种儿童应尽快补种。

  对于百日咳治疗手段,多名专家表示,目前推荐首选的治疗药物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或克拉霉素等。轻症可以选择口服药,重症或者有并发症的需要住院治疗。

微信图片_20240402085825.jpg

  而对于如何缓解百日咳带来的咳嗽,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感染科主任曹清坦言:

  一是要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及湿度适宜,避免烟尘、油烟等刺激性气味吸入,避免诱发痉挛性咳嗽的因素;

  二是避免剧烈活动但也不能卧床不动,适当运动加强营养最合适;

  三是避免过多刺激,进食、喂药等尽可能安排在同一时间,不要吃得过饱,进食后拍嗝,防止呕吐、误吸。

中医“同病异治”巧应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周继朴说,在中医看来,百日咳的核心病机为外感时疫,内蕴伏痰,时邪与伏痰搏结,阻遏气道,肺气上逆而为病。因此,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泻肺清热,化痰降逆,临床分为初咳期、痉咳期、恢复期三期论治,多用中药汤剂治疗。

  周继朴介绍:百日咳初咳期症状类似感冒,常用解表宣肺止咳药物;痉咳期症状主要为痉挛性咳嗽,即连续咳嗽不止并伴有鸡鸣样回音,此时痰热或痰火病因更为突出,常用清热化痰、解痉降逆药物,如清肺热的黄芩、桑白皮、地骨皮,降气的苏子、葶苈子;恢复期则常用养阴润肺药物,如沙参、麦冬。

  “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具有‘同病异治’的特点,能够根据各人的不同体质实现个体化治疗。”周继朴说,百日咳病程可达2至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经过治疗大部分患者1个月左右就可痊愈。当出现痉挛性咳嗽时,患者应及时就医以防加重甚至产生百日咳肺炎、百日咳脑病等并发症;病情严重时,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让患者更快恢复。

  专家提醒,预防百日咳重在维持身体免疫力不降低。例如,在季节变化时合理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注意手卫生、居室通风,在传染性病原体较多的环境里注意清洗鼻腔,在人员密集的地方佩戴口罩。老人和孩子尤其要注意饮食有节,避免内热加重招致外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知识产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知识产权等问题, 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65827邮件:tssxzzx@jiangmen.gov.cn

Baidu
map